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林木汉马不停蹄地奔走在一线排查密切接触者,争分夺秒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他和同事们一样近4个月没回家。林木汉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于2015年起从事疾控工作。防疫期间,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投身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勇当防疫“侦察兵”。
抗击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是战“疫”中的关键之关键。战“疫”打响后,林木汉提前结束休假,立即和大家投身流调工作。他很清楚,前往一线会面临感染的风险,但他也明白,自己必须义无反顾投身抗疫一线,当好“侦察兵”角色。
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完善流调报告,一干下来就是八、九个小时,这对林木汉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1月17日晚上,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报告1例来自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林木汉接到命令,与同事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及疫情防控指导工作。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病房与病人“亲密接触”,通过交谈,仔细地收集病人的诊疗经过、搭乘的交通工具、到过的路线场所、接触过的人群和可能感染的来源等信息,细心反复核对,确保密切接触者一个不漏。调查结束后,林木汉通宵达旦把调查报告撰写出来,为相关部门开展密切接触者隔离、采样、消毒等工作提供了详尽的线索。1月26日和1月30日,他又分别前往陆丰市和陆河县开展流调工作,一干就一个通宵。
林木汉介绍道,整个流调过程,对工作人员都是很大的考验。流调人员必须争分夺秒,跟病毒赛跑,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他说:“寻找密切接触者的过程并不容易,面对不同的患者,流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往往也不一样。”他解释道,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得知自己被感染时,都会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情绪相对不稳定,交流起来会不顺畅。
“在我们流调期间,经常有电话打进来责备患者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要充当‘心理专家’,一边安慰患者,缓和情绪,一边耐心帮助患者梳理、回忆。”林木汉说,由于一些患者从发病到确诊会有一段时间自由行动,要找出患者发病前两天或者更早接触的人就变得很困难。而且因为各种顾忌,有的患者在回答流调人员询问时会有所保留,从而影响了流调人员对每个路径和每个接触的人真实情况的掌握,另外,有些接触过的人也相互不认识,这些情况都给流调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通过获取确诊、疑似患者口述的密切接触者信息后,流调人员会通过实地排查、逐个筛选、一一核实。有一次,一个患者讲诉自己经常去一个场所喝茶,偶尔会看看别人打麻将,顺便聊聊天。得知这个信息后,林木汉和同事们认为这个场所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场所。但当他们去到该场所调查时,该场所的老板刚开始三缄其口,不太愿意透露更多信息。后来,经过林木汉与同事们的耐心沟通,对其讲清楚新冠病毒的严重性、可能造成的后果等。该老板终于松口,也慢慢配合完成调查。
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置疫情,防止疫情传播,林木汉除了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本职工作,也积极地参与了新冠疫情的风险研判。他根据深入一线流调和到企业调研复工防疫的经验,思考防控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与同事研讨存在的防控风险,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疫情发生至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撰写了8期风险分析报告。他也像一名“排雷兵”,孜孜不倦地为疫情防控排除深埋地底的地雷。
平日里,林木汉始终坚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努力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高效地处置流感、手足口病等聚集性疫情,避免疫情在学校和社区的传播。他严于律己,敢于担当作为,积极锤炼技能,甘于默默奉献,在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疾控中心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