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疫情就是命令,我将义无反顾到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今年37岁的张祥标是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ICU的一名副主任医师。疫情发生前,他已在广州珠江医院进修学习了近半年时间。原本还要一段时间才结束学习,但看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发出的援鄂征召令,身处广州的张祥标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信息表达强烈的援鄂意愿。
其实这颗援鄂的心早就有了“小萌芽”。早在除夕前夜,张祥标得知,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医疗队伍,他直接向医院党委书记请战,要求暂停进修学习,申请回院到隔离病区疫情一线上班。他说:“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疫’,无论生死,不计报酬。”
2月1日中午,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上级要求征召援鄂医疗队队员,征召令发出后,张祥标没有多想,立马报名前往支援。他说,看着每天不断攀升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让他着急、揪心,恨不得马上前往疫情一线奋战。在医院党委批准他赴鄂后,他坐上了从广州返回汕尾的高铁。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面对新冠病毒这种高强度传染病,有人胆怯,也有人选择逆行。从事急危重症医学科工作已有13年的张祥标,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他说,武汉灾区最紧缺的就是重症医学专业人员,自己不仅有专业优势,还有实战经验。“国家有困难,武汉有需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也是一名中共党员,职责在肩,应挺身而出,到最需要救助的人民群众身边去,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其实,援鄂的决定,我事先并没有跟我妻子商量。我们结婚近8年了,她知道我的性格,了解我的为人,同样作为‘战友’的她肯定是支持我的。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机制不明,家里人难免担心,加上我的孩子还小,所以一开始都不同意我‘请战’。”张祥标说,他和妻子两人都是医务工作者,平时工作十分忙碌,儿子才6岁,正是活泼好动、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虽然对家庭怀有愧疚感,但身上的白大褂和肩上的使命感,还是让他“忙得停不下来”。
经过几番沟通,张祥标向家人说明自己的想法,“前线需要支援,作为医生,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退缩。”最终他取得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
市援助湖北医疗队组建完成后,张祥标被任命为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出发前,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与张祥标谈心,对他说,疫情严峻,务必要把前线的困难多想一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张祥标回答道:“我是党员,越是困难越要向前,决不做‘逃兵’。在疫区一线,我一定履行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好医疗队队员,共克时艰,同战疫情。疫情不退,决不返回。”他的话语里,字字走心、句句铿锵,表明了一个党员的初心和一位医生的仁爱之心。
到了武汉后,张祥标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厅开展支援工作,带领队员们夜以继日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中,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方舱医院收治的大多数是确诊的轻症患者,但很多患者的心情非常紧张、焦虑。因此,队员们不仅要承担医疗救治工作,还需要安抚患者的情绪,更多的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我们每天都会和患者谈心,努力消除他们紧张等不良情绪。我记得,有一个病人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没有好好休养,当时还没有心理医生进驻舱内,我们最终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把他安抚好。”张祥标说,付出的努力起了作用,自己感到十分欣慰,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
随着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经批准,援鄂医疗队开始分批撤回。3月20日,作为此次市援助湖北医疗队18名队员的队长,张祥标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把队员们平安带了回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他又马不停蹄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共产党员就要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冲得出来。”张祥标这么要求自己,也这样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