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日报记者 陈晓铭
红海湾开发区如何建立“店小二”服务机制、学习“店小二”工作模式,“店小二”服务体制机制如何发力?3月14日,记者采访了红海湾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思文。
刘思文说,红海湾开发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当好“店小二”,做好强化企业用工、政策帮扶、生产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解决难点、痛点和堵点,为企业营造最好最优的复工复产环境,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区2019年正常经营的企业198家中,除红海湾田墘睿智网吧、红海湾海豚音酒吧两家企业因政策要求暂缓开业外,其他196家已全部开工,复工率100%,总到岗人员3103人,返岗率90%。
刘思文说,红海湾开发区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行“一业一策”精准服务。在农业复工复产工作中,红海湾开发区在发动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农民解决复工复产存在的问题。积极拓宽农户农资购买渠道,动员田墘街道、东洲街道7家农药、化肥、种子、山货门店边做好防疫,边进货服务农民春耕,并把各家门店的销售电话分发到各村组,帮助他们做好沟通对接,或者由店家送货上门。同时在三月初开始邀请市、区及艾益农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因地制宜的技术指导。例如,对新品种奶油南瓜的种植、田间管理进行指导;对东尾太空莲的种植进行较全面的种植培训;对青枣、番薯以及蔬菜等传统农作物的选优培优、提高产量进行现场的技术支撑;并全力帮助农民畅通农产品产供销渠道,确保了各村特色农业产品的销售的后顾之忧。在渔业的复工复产工作中,为使渔民安全生产,红海湾开发区组织渔民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为渔民送救生衣、灭火器等,累计发放救生衣1200件,灭火器500个。同时在前期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再次组织街道和村委结合“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对外来渔民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查活动轨迹、查亲属往来和粤康码体温数据等方式,保证了在复工复产中不发生疫情。在商业复工复产工作中,红海湾开发区迅速开展“粤商通”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在大数据分析、不见面服务、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实现疫情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助力商业企业有序快捷复工复产。通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的宣传形式,为各企业、市场主体有关人员演示“粤商通”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操作步骤。截至目前,红海湾开发区企业和市场主体“粤商通”注册已达3200家,全区覆盖率超90%,已关联认证1160家。
刘思文表示,接下来红海湾开发区将进一步狠抓重点项目,目前红海湾开发区4个市重点项目(遮浪渔港、电厂3、4号机组储能调频工程、电厂灰仓项目、电厂废水综合治理改造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该区重点项目东尾红色村项目、田墘大排洪整治项目、田墘新时代幼儿园项目等正在加紧建设,东洲人民路改造工程于3月6日与市同步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预计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600万元,同比增长15%。与此同时,该区继续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红海湾开发区的旅游产业特色,以“旅游+文化+红色+体育+海洋”的模式,发展复合型的旅游产业,努力改变目前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