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聚焦汕尾 > 专题专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到:
科技赋能“深度融湾” 为我市“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大动力
  • 2024-02-16 14:13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全市上下都展现出勃勃生机的同时,科技创新也迸发出新活力。近年来,我市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夯实,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不断升级,科技领域结出“硕果累累”。今年,我市科技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聚力“百千万工程”、科技创新强市等中心工作,通过“内引外联”,多措并举为我市“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大动力,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聚焦“深度融湾路径”

  狠抓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区域科技发展是在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下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区域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与国家整体科学技术事业一脉相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也是“深度融湾”的重要路径之一。
  我市以汕尾高新区为湾区产业转移承载地,汕尾创新岛为深度融湾促发展主阵地,发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医疗中心区域集聚效应。具体来看,通过加快高新区建设,支持公共实验室、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中试车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标准化产房建设,夯实湾区产业转移承载地基础;加快推动广州创新岛建设,强化创新岛运营专业度、服务精准度,连通汕尾市城区创新岛(光明)、汕尾陆河创新岛(坪山)、汕尾海丰创新岛(龙岗),打造“一岛多礁”新格局,统筹湾区创新资源惠及我市全域;强化医疗中心区域集聚效应,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广东省医工融合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市共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精准诊疗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纵深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及汕尾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等,形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化医疗人才培育模式,以集聚效应催生医疗科技攻关新动能……发展的步履不停,未来科技创新活力正日益激发。
  聚力“百千万工程”

  狠抓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市来说,紧紧围绕打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产业强擎攻坚战的工作部署,以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必然之举。
  一是突出科技特派员作用,依凭“双百工程”院校帮扶布局设点,打造创新中心,引流人才组建高水平多专业科技特派员队伍,严明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市县联合统筹机制,动态协调科技特派员流向各村镇满需求、解难题、补缺口。二是依托深圳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帮扶高校,打造县级创新中心,组建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智囊团,支撑典型镇靠拢专业镇,专业镇走向高标准的发展链条,以镇域科技力量纵深推动“百千万工程”。三是出台激励扶持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开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新赛道;建设海洋产业创新平台,为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产业建设提供支点,以海上风电设备制造、海洋养殖等突破性技术,争取“换道超车抢前排”。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平台在全市布局设点,补齐上下游产业链,以特色服务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以重大科技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汕尾市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联动汕尾市农业科学院、各大农业科技园区,全力推动陆丰市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重点实验室,以高层次学术研究、高水平科技攻关、高效率成果转化,引领我市产业全面发展。
  此外,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走好“深度融湾”的道路上,我市科技系统还将狠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孵化育成体系、人才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等建设,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深度融湾”开辟产业发展空间,以“科技赋能”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奋力书写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陈希文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