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技巧经验、带动教师研究课题,为响应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号召,作为现任河田镇中心小学校长的郑丽雪扎根乡村一线,积极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并依托劳模工作室“专业引领、共同研讨、同伴互助”模式,开设教学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任务,先后在市、县、镇各级举行了30多场相关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引领、辐射”作用,助力地方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总工会立足职能优势,主动服务民生工作大局,聚焦民生实事,积极引导劳模工匠投身其中,推动民生服务优质均衡发展。郑丽雪劳模工作室,就是教育领域比较突出的例子,在郑丽雪以及该工作室带动下,当地许多教师已经具备开展教育课题研究的能力,甚至能同时开展数个省级课题的研究。
“劳模会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帮助我们形成课题研究。”据河田小学负责人介绍,郑丽雪劳模工作室定期便会到校进行教学指导,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增加与教师互动交流,分享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南粤优秀教师”“汕尾市劳动模范”“汕尾市善美好人”……穿越这些鲜亮荣誉的背后,在陆河县河田镇圳口小学,我们看到了郑丽雪的另一面。
这座坐落在宁静乡村之中的乡村小学一片欣欣向荣,崭新的桌椅整齐排列,先进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正值下课期间,漫步校园,绿荫环绕,孩子们欢闹嬉戏,一个个稚嫩的声音亲切地向郑丽雪打招呼。
“每个学生教育不仅关系个人,更关联着背后的家庭。”郑丽雪回忆起担任圳口小学校长职务后办下的第一件工作,当时学生们穿着质朴的衣物,教室里老式课桌“缺胳膊少腿”,老化的大门支撑脚吱呀作响,教学楼的外墙皮时常脱落……心系乡村教育的郑丽雪为改善孩子们的教学环境不断奔走:修建新厕所,处理教学楼外墙脱落、楼梯扶手、大门老化等各类隐患问题,并让全校90多位学生穿上了崭新的校服。如今的校园焕然一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教职员工用上了新的教学设备,教育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广大圳口村民交口称赞,感谢郑丽雪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结合乡村教育实际,郑丽雪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改革。乡村班级人数少,她便推行小班化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合学、展学、评学,使学生摆脱机械模仿、被动学习的困境。在她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渗透语文知识、历史文化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等,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性思维。郑丽雪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她践行“简单即高效”的教学思想,开展大量“本真课堂”研讨活动,并依托劳模工作室,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素养型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在催生大量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同时,极大推动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
郑丽雪表示,作为劳模,她将致力于引领地方教育改革,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后续,她将通过继续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搭建平台引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推动校园研学合作和教育帮扶,关注乡村教育中的难点和痛点,努力培养更多本土优质人才,推动地方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