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我市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培育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走进海陆丰大地,越来越多的乡村由“一处美”变“处处美”,“一时美”变“时时美”,“外在美”变“内在美”,全市环境面貌和社会风气愈加良好。红白喜事不讲究阔气和排场了,群众的“人情担子”轻了;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少了,社会的风尚文明树起来了……清朗的新风在汕尾这片红土地上劲吹,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在梅陇镇梅南社区有位“两委”老干部李某,去年他的长孙参加高考考上本科,按原来习俗是要请“升学酒”的,但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取消了这场宴席计划,并向亲友们说明和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取得了亲友们的理解和支持。
这是我市各村(社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减轻人情负担的一个缩影,在乡村(社区),大力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身影随处可见。
乡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积极宣传倡导移风易俗。海丰县海城镇深入实施“一亲三心”工作机制,引领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共鸣,自觉参与破陋习、树新风;
“四会”会长及时介入本社区红白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陆丰市甲子镇城东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建+移风易俗”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及时成立“四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组织,并实现“四会”会长由党组织书记担任,切实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省红色村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东尾村,利用红色文化的优势,深挖其中移风易俗的因素,如在1994年以前,东尾村农会已经用治丧委员会的形式,以简单而有意义的仪式办理白事,该村将其提炼为红色故事,用红色文化熏陶群众;
……
各地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百姓、服务民生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向上向善的文明风气更加浓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