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健康汕尾”微信公众号以“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 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为引、“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线,串联医疗高地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才帮扶工作成果,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汕尾卫生健康工作新举措新成效。下来,我们将聚焦“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新定位,结合工作实际,讲述汕尾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推动优质医疗服务惠及群众的善美卫生健康故事。
“西承东联桥头堡 东海岸重要支点”系列报道④ | 增强“联”合力 托举健康梦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汕尾市卫生健康局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搭建桥梁纽带,做好“联”字文章,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内外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不断“加码”,群众健康获得感更强烈、更真切。
“流出地”变“流入地”
“医共体”促“心联心”
近日,陆河县医共体总医院组织胸痛中心医疗团队前往螺溪镇正大村、水唇镇万山村、上护镇大各村、河口镇麦湖村等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大众宣教活动”,通过知识培训和现场实操,助力乡镇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打通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
告别“单打独斗”,拥抱“集团作战”。医共体建设通过有效整合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资源,重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三级医疗机构功能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更多患者“近”享、“廉”享高质量诊疗服务。
目前,我市有县域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任务的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均已建成由县级人民医院牵头、其他县级公立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作为成员的医共体,成立由当地党委、政府主导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推进当地医共体建设工作,协调推进医共体建设与运行。2023年度省医改考核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医共体建设均达到紧密型标准,陆河县纳入省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范围。
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市出台《汕尾市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3-2025年)》,实行县级医院“一院一策”发展战略,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陆丰市人民医院、陆河县人民医院已完成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四大中心”建设。同时,依托深汕中心医院技术帮扶作用,大力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紧密型帮扶项目,推进三个医共体总院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筑牢健康服务网,离不开健康“守门人”的倾心付出。为鼓励更多医学人才下沉基层,我市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服务基层工作,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级职称,严格落实“凡晋必下”制度和进修制度。市级医院采用“组团式”帮扶、对口支援等方式,与各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服务能力“结对子”帮扶关系,建立执业医师服务基层机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下沉服务基层人员由对口帮扶县(市、区)医联体、医共体总医院统筹安排,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强联动”促“深改革”
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试点、推进建立完善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聚焦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向改革要动力,以制度激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要。
积极推动DIP和DRG融合改革。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试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本地化分组方案和支付结算政策,成为全省首个上线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的地级市。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牛鼻子”作用,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2021年正式进入DRG实际付费阶段后,我市呈现出住院费用持续下降、患者负担逐步减轻、医保违规行为逐步减少和实现结余医疗机构数量增多的“三减一增”良好态势。
努力畅通谈判药品“双通道”。为更好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医疗保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汕尾市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为实施双通道药品进入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提供了依据和支撑,让群众在家门口买药更便捷。目前,汕尾部分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已有250个谈判药品进入“双通道”目录,涵盖各系统用药目录,其中抗肿瘤用药占比超过三成。
持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印发《汕尾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及《汕尾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建立适应我市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薪酬制度,健全薪酬内部分配与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