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用工推进会
1月30日,全市企业用工服务推进会在市政府顺利召开,会议听取了各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工作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副市长蔡少华肯定了全市企业用工服务取得的成绩,强调: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企业用工服务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园区企业用工服务工作;三要强化领导,推动形成服务企业用工工作合力。并对进一步推进企业用工服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献良总结了近期全市解决企业用工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以下五点意见。
一、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党的十九大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当前,我市“1+4”产业园区建设更加完善,比亚迪、信利国际、海王医药、国信通科技等一批产值超过十亿、百亿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试产,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任务更繁重,形势更紧迫。面对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地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把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决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硬仗,稳住就业基本盘。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培训带动就业,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特别是要加大力度,利用春节期间务工劳动力回乡过年的机会,想方设法做好返乡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劝留返乡返岗就业工作。
二、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用工宣传发动。大力宣传产业园区发展前景以及用工优惠政策,增强本地企业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促进本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为家乡建设服务。一是充分利用汕尾市在线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市场和镇、街道、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设立专门宣传栏,建立“线上”和“线下”招聘信息实时发布渠道;二是通过镇、街道、村居悬挂引导返乡的标语、横幅;发动镇、街道、村居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采取进村入户、登门拜访等形式,送岗上门,动员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三是组织产业园区企业制作宣传本企业的PPT(或APP),将产业园区的用工优势到本市或外地的技工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推介;四是做好外省市招聘信息等宣传工作。通过外省市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我市招聘信息,发布推介汕尾的宣传片,让外地求职者加深了解汕尾的发展空间,喜爱汕尾、融入汕尾;五是联合团市委开展“引导青年就业,助力家乡发展”活动,制订出台《“引导青年就业,助力家乡发展”活动方案》,增进大学生们对家乡企业的了解,鼓励和引导更多汕尾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缓解企业用工紧缺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状况。
三、充分挖掘本地劳动力鼓励家门口就近就业。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基层人社部门、村(居)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及禁毒工作组的作用,把用工信息发到每村每户每人,登记造册,逐村逐户逐人做工作,动员和引导社会闲散劳动力到产业园区企业就业;二是进一步做好劳动力调查摸底工作。将调查摸底情况登记造册,以村居为单位建立劳动力培训就业个人档案,详细掌握本市劳动力信息,做好企业用工人才储备,将调查摸底情况及时汇总,进行岗位匹配,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推荐引导到本市企业、产业园区企业。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动员贫困劳动力通过就地就近、公益性岗位安置、转移就业、企业对接帮扶等方式实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四是组织本地职院、技校和中等职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学员进行调查动员,鼓励在校学生、培训学员到产业园区顶岗实习、以工代学;要加强返乡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满足企业用工的技能要求。
四、及时谋划好春节前后用工招聘活动。一是要利用当地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过节契机,在春节前后组织服务企业用工招聘活动,2月5日-25日,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将在汕尾市区举办招聘活动8场次。二是要根据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组织技校、职校及培训机构对接园区,开设相对应的培训工种,进一步加强促进校企合作,以冠名班形式举办“订单式”培训,将劳动力配置到园区企业,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服务园区企业发展。三是要加强与外省市及周边市进行对接,推介汕尾,组织企业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签订对接协议。各地要在原来完成对接的基础上,扩大劳务合作的地区,增加与广西梧州、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湖南省长沙市、江西省南昌市等地进行劳务对接,组织产业园区企业参加现场招聘活动。
五、全力加快市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各地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服务企业用工招聘工作。市、县级以上必须建立1个以上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人力资源市场;在人口密集、经济交汇、联系密切的乡镇之间(比如三甲地区)设立区域人才交流中心,增强区域劳动力的互动、交流;各镇(街道)要想方设法,加强镇(街道)和村(居)两级的基层平台建设,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向镇街、村居延伸。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四级联网”,坚持线上与线下市场“双轮驱动”,实现市、县(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