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 > 要闻 > 图片新闻
乡贤喜话汕尾新变化
  • 2019-04-09 11:26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近年来,汕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井然有序、灯光绚丽夺目、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城乡文明蔚然成风……这些变化让清明期间回乡祭祖扫墓的外出乡贤纷纷点赞。他们表示,明显感受到汕尾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变化,他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文明祭祀渐成常态 

      清明回陆河扫墓3天,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陆河县政协常委、外出乡贤朱子畅感到很舒心。“我以前在国外留学时很盼望家乡有这么一天,如今,曾经美好的梦境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朱子畅感叹道。在他看来,近几年,我市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村容村貌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卫生明显好转,杂草丛生的地方变成了文化广场,河道、村道也更加洁净了。 

      令朱子畅最为欣喜的是,村民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他说:“譬如我们的民俗节日——清明节,以前烧纸烧香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极容易造成森林火灾。这几年,清明节祭祀形式发生了变化,我感到现在的清明是真正‘清明’,就我家乡陆河而言,县政府出台了‘禁火令’‘十个一’‘五个强化’等森林防火措施,大多数村民都不再烧纸钱、放鞭炮了,村民的防火意识、文明祭祀意识大为提高,这跟当地政府的有效引导、教育、监督是分不开的。” 

      返回家乡陆河祭祖扫墓的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报广东记者站站长朱汉斌同样感受深刻。他说:“清明期间,我回到家乡河口缅怀祖先、寄托乡愁,看到家乡的华丽蝶变,格外高兴。”朱汉斌告诉记者,日前从广州回到河口镇新华村管屋寮自然村后,他再也看不到以前小山村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设施齐全的大章老幼活动中心、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以及两旁青翠的茶树等观赏树木,处处呈现着美丽新农村的勃勃生机,他的家乡已成为当地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名片。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美,村容、村貌、村风都有了质的提升,朱汉斌自豪地说:“党的政策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朱汉斌打开了话匣子,他说:“4月4日、5日连续两天的上午,我们祭奠先人,表达哀思。为响应政府召号,我们上山‘挂纸’后,自觉地到村里祠堂集中祭奠先人,这种既文明又环保的祭祀方式,真好!近年来,家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也慢慢转变了传统祭祀方式,文明祭祀逐渐成为新常态。” 

       最让朱汉斌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清明森林防火一线工作人员的执勤场景,“清明当天,我在河口镇看到,一些主要进山路口都设置了森林防火执勤点,布置了防火警示牌和横幅标语,执勤人员认真地对进山车辆和祭拜物品进行逐一检查,严防火种上山。我为清明期间执勤人员点赞!他们保护着森林安全,为‘平安清明’保驾护航,成为节日里最美的人!”朱汉斌说。 

      广州市玄德雅集艺廊董事长俞允徳则认为,清明防火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主要得益于政府长期的禁燃行动,此外则是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自觉性增强了。“今年清明节,回到家乡陆丰没有看到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了,随便走在哪个山头墓园都没见到纸钱、鞭炮燃放后的废弃物,空气更清新了。”俞允徳说。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除了文明祭祀外,我市城乡面貌的新变化也令外出乡贤耳目一新。 

       谈到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海丰县外出人士林汉钦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海丰县红色文化街的打造,使红色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红色基因比以往更加凸显,海丰的红色文化品牌也因此越来越响亮。趁着清明假期,他在县城红色文化街游览了一番,但见周边商铺楼房统一粉刷上红黄相间的颜色,路旁配齐了特色路灯与红旗形状的装饰标志物,与红场大门互相呼应、融为一体,让红宫红场不再是被淹没在闹市街中的孤景,形成了街、景相辅相成的统一风格,显得格外美观大气,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和群众前来观光。他说,有段时间,自己在省内外的媒体上经常能看到对海丰红色文化街的报道,反响不错,在和深圳的朋友聊天时,他也会时不时地听到朋友们去家乡海丰旅游后对红色文化街赞叹的话语,令他感到骄傲和欣慰。“外出工作十多年,第一次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了。斑马线、防护栏都有了,现在镇内的街道不堵塞了,真的方便多了。”返回陆丰市碣石镇扫墓的一位在广州市直机关工作的乡亲无比兴奋地告诉记者。他激动地说,碣石近年来的变化特别大,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和这位外出乡亲一样,许多返乡游子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自豪。家乡发展得更美好,已成为他们共同的心愿。广东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奕长说:“虽然一直工作在外,但是对家乡始终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家乡变化之大让在外的乡亲很震撼,尤其是看到目前的发展,我深有感触,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到家乡的政府已在大力谋求发展,希望政府能加大宣传力度,把愿意回家乡的乡贤,把有在广州、深圳建厂想法的乡贤拉到陆丰来,这样陆丰的发展就更快了。” 

      “家乡变化确实大!为家乡点赞!”一位在省某文化单位工作的退休老同志谈到家乡的喜人变化时连连赞叹。他说:“这次回家感触最大的是我们北池村越来越美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所到之处皆是秀美的田园风光,希望明年清明节回家又是一番新面貌!” 

      说到文化方面的建设,深圳市金安教育集团董事长陈胜坚回忆起以前的家乡陆丰总感觉文化很贫乏。这次趁着清明节回乡祭祖的机会,他和朋友一起参观了陆丰市文化中心。他参观后笑逐颜开地说:“现在,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中心,有图书馆、博物馆,还有市民广场、体育广场,有玉照公园、有南北堤的休闲景观带,乡亲们的休闲、娱乐、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我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祝家乡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有机会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广东徳丞血净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欧炎回来后则感到家乡处处“新鲜”。他说:“家乡有了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有远近闻名的玄武山景区和清云山景区以及融合海洋文化的金厢滩旅游景区,还有甲东镇大雷岛……这些景区景点的环境、服务以及安保措施都在提档升级,面貌焕然一新,节假日一家人回来旅游感觉很爽。” 

      同样对家乡感到“新鲜”的,还有海丰县外出人士潘女士。她告诉记者,从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目前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些村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如附城镇新山村就是海丰新农村建设的众多亮点之一。她说自己利用假期到新山村走了走,看到该村环境整洁,红色主题鲜明的景点、富有艺术感的楼房墙体彩绘等一道道靓丽乡村美景悠然呈现,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潘女士看到新山村农村人居环境日臻优化,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处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由衷地为家乡海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点赞。此外,她还谈到,近年来县城多条重点道路变宽敞了,交通也比以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