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公用事业事务中心 > 互动 > 公用事业事务知识库
植物科普——龟背竹
  • 2025-07-17 18:00
  • 来源: 百度百科
  • 发布机构: 汕尾市公用事业事务中心
  • 【字体:    

       龟背竹(学名:Monsteradeliciosa Liebm.)是天南星科龟背竹植物,攀缘藤状灌木。茎粗壮,呈绿色,有苍白色半月形叶迹,有肉质气生根;叶成2列,柄长,叶呈心状卵形,厚革质,边缘羽状分裂;花序柄粗糙,佛焰苞厚革质,肉穗花序近圆柱形,花单性,淡黄色,花期8—9月;浆果淡黄色,果实可食用。因其枝干如竹子,叶片巨大颜色翠绿且长相奇特,纹路像乌龟壳上花纹,故名“龟背竹”。

20250717174505.jpg

       龟背竹原产于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中国福建、广东、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北方地区多栽植于温室。龟背竹常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高大树木上。其有一定的耐阴性,忌强光暴晒和干燥,喜欢湿热的环境。北方人们常把龟背竹用作室内盆栽。其在南方则可独植于池畔,溪水旁。龟背竹的繁殖方式有播种、扦插、分株等。

       龟背竹作为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养护简单,其能够被制作成迷你观叶。龟背竹体内含有许多有机酸,能吸收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弱光下还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因其可以净化空气,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故花语和寓意均有“健康长寿”之意。

       形态特征

       龟背竹为攀援灌木。茎绿色,粗壮,有苍白色的半月形叶迹,周延为环状,余光滑,长3-6米,粗6厘米,节间长6-7厘米,具气生根。叶柄绿色,长常达1米,腹面扁平,宽4-5厘米,背面钝圆,粗糙,边缘锐尖,基部甚宽,对折抱茎,排列为覆瓦状,形如鸢尾,两侧叶鞘宽,向上渐狭,脱落后叶柄边缘成绉波状;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宽40-60厘米,厚革质,表面发亮,淡绿色,背面绿白色,边缘羽状分裂,侧脉间有1-2个较大的空洞,靠近中肋者多为横圆形,宽1.5-4厘米,向外的为横椭圆形,宽5-6厘米;中肋及侧脉表面绿色,背面绿白色,两面均隆起;I次侧脉8-10对,基部的相互靠近,向上渐远离,II、III、IV级叶脉网状,不明显。

       花序柄长15-30厘米,粗1-3厘米,绿色,粗糙。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先端具喙,长20-25厘米,人为展平宽15-17.5厘米,苍白带黄色。肉穗花序近圆柱形,长17.5-20厘米,粗4-5厘米,淡黄色。雄蕊花丝线形,花粉黄白色。雌蕊陀螺状,长7-8毫米,柱头小,线形,纵向,黄色,稍凸起。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肉穗花序。浆果淡黄色。

       果序成熟后可食。龟背竹花期为8-9月,果实于翌年成熟。果序为棒状,大小与香蕉相近,口感如同菠萝与香蕉的合体,因此还有蓬莱蕉的别名。

20250717175107.jpg

       主要价值

       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龟背竹体内含有许多有机酸,能吸收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弱光下还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公用事业事务中心”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