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璀璨多彩,保留有多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石“,勤劳、勇敢、纯朴、智慧的汕尾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光艳夺目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汕尾渔歌、滚地金龙、陆丰皮影戏、钱鼓舞等,这些非遗项目根植于汕尾乡土,与汕尾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血脉相连。
2019“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期间,由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汕尾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由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各县区非遗中心和相关学校协办,举办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兴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近距离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
6月1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皮影戏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丰曲班坐唱走进小风帆艺术学校和市城区捷胜中学。市社科联主席黄海芸、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楚君等领导到场与同学们一起体验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陆丰皮影戏是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专业皮影剧团。它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在2015年的时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皮影戏艺术是一种集绘画、雕刻、制作、音乐、表演、舞合技艺于一体的专业艺术,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曲班坐唱是我市第二批非遗项目。它是曲艺表演形式的一种,曲班艺人围坐在曲厨四周唱曲,在喜庆活动或者春节期间会到各地巡回演出。海丰曲班坐唱主要有“白字戏”和“西秦戏”两种剧种曲调。曲班和“白字戏”、“西秦戏”一样历史悠久,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6月24日,我市省级非遗项目钱鼓舞和海丰曲班坐唱走进汕尾职院艺术与设计系。
钱鼓舞,又称《踏钱鼓》,是一种历史悠久,艺术独特的民间歌舞。广东钱鼓舞流传于汕尾城区、陆丰市东海镇、碣石镇以及大安镇等地,以表演中女角手持铜钱装饰的八角形单面皮鼓为典型标志,2006年钱鼓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市钱鼓舞传承人87岁的陈玉诗老师
讲解钱鼓舞传统动作并示范表演。
汕尾红舞鞋三位老师陈璇璇、陈珊婷、陈宝婷
表演新编排的钱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