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244150045691090X3/2022-00003 分类:
发布机构: 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 成文日期: 2022-01-07
名称: 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1-0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1-07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供销合作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中发11号、粤发12号、汕尾发8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全国总社“七代会”、省社“五代会”精神,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全系统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强社、服务立社、夯基建社、以企兴社、从严治社为重点,加快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运作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供销作用。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全市供销系统销售总额由2020年的10.93亿元增长至2021年(统计到10月份)的12.9亿元,年增长率为18%;全市供销系统利润总额为715.77万元(统计到10月份),较上年同期465.20万元增长53.86%。

  ()全力推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扎实构建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开展联农扩面工程。一是村级供销合作社联农工程。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建成村级供销社29家,其中陆河县布金村、共联村,陆丰市后径村等14家村级供销社率先在全省完成村级供销有限公司的企业工商注册,为我市乃至全省规范建设村级供销社提供了有效尝试和经验。二是镇级供销合作社联农工程。规范提升全系统现有的48家镇级供销社,目前已完成升级改造26家,并积极打造海丰县可塘镇、陆丰市西南镇、陆河县河口镇3个乡镇为农综合服务体,打造具备3项以上服务功能的镇级供销社21家。三是县域助农服务平台联农工程。超额完成省社下达的建设任务,建成4个县域助农服务平台和45个镇村服务中心(省社下达的任务是4个县域平台和44个镇村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4个县域平台升级赋能,进一步加载农村电商、农村合作金融等新型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四个平台共完成销售额2.9亿元,创造利润1800万元,开展农资农技服务面积达15000余亩,农业机械服务面积16000余亩,服务农户4200余户。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农工程。规范提升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开放办社力度,今年通过服务对接等方式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全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4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8家。五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农工程。依托基层供销社,以社有企业为纽带,围绕我市优质农产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品牌培育认证等创建为抓手,积极打造青梅、金针菜、萝卜等地方特色产业化联合体20个,全产业链示范基地3个。

  2.打造服务提质网络。一是引入省供销集团天润粮油公司,共同成立汕尾新供销天润粮油有限公司,围绕汕尾丝苗米产业加快推进开展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品牌运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服务。同时,做好省供销社和汕尾市人民政府申报广东丝苗米(汕尾)跨县集群产业园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及时收集各有关单位的反馈意见,准确传达有关重要信息,切实推动产业园申报工作迅速进展。产业园已确定选址在海丰生态科技城,将充分利用汕尾市毗邻深汕合作区、背靠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发挥省供销社综合资源优势,补齐丝苗米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三产融合水平,打造成“广东供销(汕尾)农产品智慧园”。二是积极对接服务省供销社在我市建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我市冷链物流网络架构已初步形成,是省内首个各县(市、区)均已布局冷链物流项目的地级市。目前城区马宫和侨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海丰和陆丰项目均已完成项目建设用地摘牌,这两个项目将争取年底前动工建设,同时推动陆河项目建设用地早日挂牌。三是对接省供销社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布局我市平台建设,目前已成立汕尾供销农产品有限公司,计划今年底在我市开展“粤供优选”农产品直供配送业务。四是逐步完善农资农技社会化服务网络,成立汕尾供销中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海丰、陆丰和惠州高潭等地先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销售额达1000多万,配送农药化肥3000多吨,完成土地托管面积5.7万亩,共服务农户约3000多户,为农户节约成本400万左右。

  3.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改革。一是积极推进陆河改革试点工作。依托县农合联,陆河县逐步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农服务。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全县所有专业合作社提供各项服务,服务土地面积超11万亩,联农带农服务实体20个;积极引入省天禾农资公司与市中禾农科公司,联同河田镇供销社组建陆河供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农资农技服务;承接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为全县180多个电商网点提供供销服务;打造“陆供优品”APP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对接县农商行、农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推出“农联贷”“青梅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累计为农合联会员单位发放贷款3616.8万元。二是全市全面铺开改革工作。市、县均已出台改革工作方案。市供销社正牵头推进市级农合联组建工作,争取12月底前完成,10月27日市供销社与汕尾农行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汕尾农行在5年内提供整体意向授信额度10亿元;陆丰市于9月29日成立我市第二家县级农合联,并与陆丰农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陆丰农商行面向农合联会员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融资服务额度3亿元;11月12日,城区召开农合联成立大会,成立我市第三家县级农合联;海丰县正推进农合联会员单位注册程序,争取12月初完成农合联组建工作,同时依托县助农平台对接汕尾农行开展惠农E贷金融服务,面向与平台合作的农资经销门店提供优惠年利率4.57%的贷款。

  ()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助力农业生产。重点支持和服务汕尾农资配送中心和天禾中荣农资公司2家重点农资企业组织调配化肥农药等农资,今年以来累计供应化肥14万吨,农药3000吨,切实助力农业生产稳价保供。同时,支持广东天禾中荣农资汕尾公司成功申请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对到定点农资店购买化肥、农药的农户,分别给予25%和35%的补贴,共有5970位农户享受到补贴,补贴金额共计170万元,社会效益明显。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拓宽我市农产品销售渠道。升级赋能我市助农服务体系,目前4个平台和14个镇村中心具备农村电商功能。陆河社成立了新供销电子商务公司,承担全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打造电商平台“陆供快线”,引入20多家企业360个农产品进驻电商平台,为全县89个镇村电商网点提供农村电商培训48场,2041人次。截至目前,供销电商平台共完成销售总额3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6.75万元。

  (四)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2021年,我社招商引资任务为2个,目前已完成签约项目1个,落地项目1个。其中,引入汕尾市华侨兴邦皮具有限公司在侨区投资兴邦工业园,建设乡村工匠创业基地,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供地工作;陆河冷链物流项目已完成与天业冷链集团的签约和土地征收工作,正在进行组件报批调规工作,争取12月上旬供地。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组织一体化还不够紧密。部分县区推进县级农合联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础普遍比较差,联农带农能力不强。以农民合作社为例,根据初步摸查,全市农民合作社中保持正常运营的只占44%左右,大多数资产和生产规模均属小型,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综合合作融合度不高。生产、供销、信用各环节为农服务仍处在单打独斗状态,融合度不高,联动协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尚未形成强大的协同合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力度与广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合作金融服务还没有发挥更大作用。各县区开展农村合作金融进展不平衡,现有涉农金融服务方式较为单一;对于农村地区相关金融政策宣传不到位,相当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政策、农业贷款政策认知不够;农村物权价值评估体系和农村物权流转平台尚未建立。

  三、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市供销社将对标对表中央、省、市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推动全市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稳步拓展,建成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主线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市委张晓强书记提出五个破题: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围绕农资下乡如何推动农资农技社会化服务网格建设;围绕产销对接背后走出一条新路子,特别是良贤副省长点题的丝苗米、油粘米产业园建设;围绕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商培育发展;农村金融。争取这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面,产生更大实效。

  (一)全面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改革

  1.进一步完善农合联组织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市各级农合联实体化运转,拓展服务功能,延伸经营领域,2022年底前,全市基本建成组织健全、平台完备、运转有效的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及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

  2.创新社有企业发展形式。加大力度积极引导支持推动社有企业进一步参与改革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社有企业承担政府委托购买的社会化服务事项,支持社有企业承担农资和应急物资储备任务,不断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

  3.探索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联农带农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加强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在“三位一体”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积极沟通对接市金融工作局,协同推进利用驻镇帮镇扶村金融助理,依托基层供销合作社和镇村助农服务中心,进一步铺开农村资产授信评估和整村授信工作,为深入做优信用合作打好基础。二是推动各级供销社牵头金融工作部门,依托农合联加快推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合作,在现有涉农优惠贷款的基础上,推动探索组建农民资金互助会,进一步解决农民产业发展缺资金、贷款难问题。三是推动各级供销社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进供销社包括“惠农E贷”“粤供园区贷”等优惠贷款支持工作,到2025年底,实现市县两级供销社依托农合联与各金融机构签订农村金融合作协议,争取完成整体意向授信额度10亿元,为我市涉农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支持。

  (二)构建四大服务提质网络,打造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完善专业化农资农技服务网络。规范提升现有农资区域配送中心,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构建以汕尾为中心,辐射粤东片区的农资农技社会化服务网络,打造成全省农资农技社会化服务网络的标杆样板。探索布局智慧农资服务网络,建立面向中小农户的高效运行的农资物流配送体系。到2022年底,建设专业化农资农技服务网络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1个,建设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心5个,农作物技术服务中心或庄稼医院31个。

  2.推进建设市域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积极对接省供销社在我市建设布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园”“跨县集群”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布局一批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和田头移动预冷保鲜装置,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保障体系。到2022年度,全市公共型农产品冷库容量达到6万吨以上。

  3.构建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围绕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的要求,依托汕尾天润粮油公司全力协助省供销社与我市政府双主体申报广东丝苗米(汕尾)跨县集群产业园。积极对接参与建设广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省市县平台,大力拓展配送业务,通过产业园选定或培育一批具有标准化生产面积、科学化生产技术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优质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到2022年底,培育发展生产示范基地6个,平台配送业务拓展至全市范围。

  4.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农村电商网络。积极参与广东数字供销建设,推进我市供销系统电商平台网络建设,拓宽我市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各县(市、区)供销社依托助农服务体系、基层供销社和经营网点建设一批线下服务点,对接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到2022年底,全市4个县域助农服务平台和符合条件的镇村助农服务中心要全部具备农村电商服务功能。

  (三)实施五项联农扩面工程,夯实密切联结农民的组织基础

  1.开展村级供销合作社联农工程。主动加强与村“两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合合作,积极推广陆河县布金村“村社共建”模式,因地制宜在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村,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村级供销合作社。到2022年底,建成村级供销合作社50家。

  2.开展镇级供销合作社联农工程。分类改造升级镇级供销合作社,打造综合实力强的标杆社,通过广泛吸纳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提升联农带农服务能力。到2022年底,打造具备3项以上服务功能的镇级供销合作社16家;以“六有”标准(有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有固定经营服务场所,有经营服务项目两项以上,有农民社员40人以上,有与农民社员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规范使用供销合作社官方标识)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6家。

  3.开展县域助农服务平台联农工程。升级赋能现有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对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全程产业链服务。到2022年底,规范提升我市4个县域助农服务平台,升级赋能45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建设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示范基地4个。

  4.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农工程。围绕各镇村特色产业,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推进供销合作社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延伸经营领域。到2022年底,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争取创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家。

  5.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农工程。依托社有企业,密切与县镇村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联合合作,通过“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创建特色农业产业联合体。到2022年底,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