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 > 县区要闻
海丰可塘:四届“荔枝节”,一个村美民富新乡村
2025-07-04 15:44          来源: 凤凰网广东汕尾          发布机构: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

  7月3日,由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海丰县人民政府主办,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汕尾海丰指挥部、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可塘镇人民政府等承办的“荔行山海・丰味传情——可塘镇荔枝产业推广系列活动”于上达村荔枝公园盛大启幕。

  这场已连续举办四届的荔枝盛会,不单单是一场农产品的展销盛宴,更是海丰县可塘镇以荔枝为媒介,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四年来,荔枝节宛如强劲引擎,促使上达村乃至可塘镇从传统农业朝着“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全新图景加速迈进,而消费帮扶与对口帮扶的持续发力,让这片土地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迎来三年见成效的关键突破。

  

  

  荔枝节赋能产业升级:从“小特产”迈向“大产业”

  “今天,‘股票树项目’将在此兑现第十次分红收益。” 可塘镇人大主席江林辉在仪式上的发言,揭晓了荔枝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优异成绩单。自2021年首届荔枝节举办以来,可塘镇依托上达村优质荔枝种植基地,创新探索“果树股份制”模式,借助“股票树分红”“古树认养权拍卖”等机制,使247户村民成为“股东”,户均年增收超1500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兑现十次分红,累计收益超38万元,更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典型案例”,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

  

  四年来,可塘镇荔枝种植面积持续扩张,年产鲜果超2.8万吨,培育出“妃子笑”“桂味”“糯米糍”“凤山红灯笼”等特色品种。令人欣喜的是,荔枝产业正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国际市场。据隆兴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连国荣介绍,公司今年已实现105.2吨荔枝远销海外,依托汕尾市首个荔枝出口加工厂,海丰荔枝正叩开国际市场大门。销售渠道的拓展让“海丰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

  消费帮扶与对口协作双轮驱动:从产销对接深化为全域赋能

  活动现场,来自深圳龙岗的采购商代表正与当地农户签订荔枝认购协议,这是对口帮扶两届以来显著成效的体现。自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牵头开展帮扶工作后,龙岗区与海丰县构建起紧密的产销对接机制:发动龙岗区企业参与“荔枝认购”,将荔枝采购纳入职工集体福利,仅2025年就带动超50家深企认购荔枝逾300吨;搭建“海丰优品长廊”,推动虎噉金针菜、莲花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与深圳商超、电商平台对接,累计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对口帮扶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更带来了市场思维和品牌意识。”海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届帮扶让海丰农产品从无人知晓变为走进湾区大市场。

  

  消费帮扶的力度逐年增强。本届荔枝节特别设置“直播狂热周”,邀请深圳大学、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团队与可塘珠宝主播矩阵联动,通过“荔枝+珠宝”“荔枝+农产品” 的跨界直播,单场最高观看量达50万人次,带动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120%。“我们鼓励工会将荔枝采购纳入福利,就是要让消费帮扶成为常态化助农机制。” 海丰县总工会负责人介绍,通过工会组织发动,2025年全县基层工会荔枝采购量同比增加40%,形成“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长效模式。

  农文旅融合绘就新图景:从单一采摘蝶变为全链体验

  “荔枝游园会设置了荔枝集市、采摘体验、非遗表演等六大板块,游客不仅能摘荔枝,还能深入感受海丰的文化魅力。” 活动现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荔枝集市中穿梭,非遗舞蹈《抬龙王》的表演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这正是可塘镇以荔枝节为契机,推动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写照。

  

  四届荔枝节不断创新“荔枝+”模式:与可塘珠宝产业跨界合作,推出“荔枝季限定”首饰联名礼盒,使珠宝从代工向文创设计转变;打造“荔枝科普馆+研学教育”体系,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实践采摘;结合直播电商,邀请高校团队开展“荔枝直播狂热周”,仅2025年直播周期间,就带动荔枝及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破百万元。“如今的荔枝节,已从单纯的农产品销售,升级为集文化体验、产业推广、研学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江林辉表示,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让上达村从“荔枝种植村”转变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带动周边餐饮、交通、零售等服务业持续增收。

  科技赋能与“百千万工程”同频共振:海丰三年见成效的实践

  “屏幕上显示的分红数字,对应着4000多棵重获生机的荔枝树。”连国荣在发言中揭示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奥秘。作为从深圳IT人转型的“荔枝匠”,他带领隆兴源公司与驻镇工作队、村集体共创“主赛道模式”,引入试管苗技术改良品种、建设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提升品质,让250亩老化荔枝林重焕生机。公司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成汕尾首个荔枝出口加工厂,以科技攻克传统农业“小散弱”难题,这正是海丰县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例。

  

  自广东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可塘镇以荔枝产业为核心,形成“三个一”发展格局:一棵荔枝树带动“股票树分红、古树认养、电商直播”三大机制创新;一个荔枝节串联“农业种植、珠宝文创、乡村旅游”三条产业链;一片荔枝园激活“驻镇帮扶、村企合作、村民参与”三方资源。如今,上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5万元增长至2025年的超50万元,村容村貌实现“三清三拆”全覆盖,荔枝产业带动就业超2000人次,交出“百千万工程”三年见成效的优异答卷。

  “我们将持续深挖荔枝产业价值,强化龙头链条、开拓新业态、打造品牌,探索AI直播销售模式,推动海丰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江林辉的表态,彰显了可塘镇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决心。从枝头鲜荔到产业链条,从单一销售到农文旅融合,四届荔枝节见证了可塘镇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的华丽蜕变。如今的上达村,荔枝树不仅是风景,更是村民的“摇钱树”;可塘镇的荔枝产业,不仅是农产品,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颗小小的荔枝,正以消费帮扶为桥梁、以对口协作为羽翼,在“百千万工程”的蓝图中,勾勒出村美民富的新乡村图景。

  撰文:施文晓

  通讯员:粟阳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