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在成花率高达90%的利好条件下,汕尾荔枝产量预计达10万吨。目前,通过全链条营销布局,已落实订单4.5万吨,占预计总产量的45%,展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产量稳增、结构优化,夯实产业基础
作为汕尾种植面积最大的特色水果,2025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达25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95%,居全省第六位。得益于科学的种植管理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今年汕尾荔枝成花率高达 90%,预计产量达10万吨,迎来中大年。
品种结构上,今年主栽品种呈现“传统与创新并进”格局,妃子笑、黑叶、怀枝等大宗品种占比60%,桂味、糯米糍等中端品种占30%,凤山红灯笼、仙进奉等高端特色品种产量有望突破1万吨,同比增长显著。值得关注的是,中荔集团专利品种“迟美人”及本地培育的“凤山红灯笼”正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汕尾打造“粤东最大荔枝出口基地”奠定品种基础。
订单锁定近半产量,全渠道营销破解丰产压力
面对10万吨的丰产预期,汕尾提前布局产销对接,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订单农业模式与“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联动”的立体营销网络。目前汕尾全市20余家荔枝企业和种植大户已对接订单近4.5万吨,占总产量的45%,为丰产年销售注入“强心剂”。
线上方面,通过对接顺丰驿加易选、广州和大等电商平台,联合汕尾职院开展直播带货,并计划在荔枝上市期间深入产区开展产地溯源直播,强化全网曝光。线下则在海丰赤坑镇、陆丰陂洋镇设立30多个收购服务点,同时主动“走出去”——5月下旬将赴深圳、惠州对接美团平台巩固珠三角市场,下周还将北上河北保定高碑店,与首衡集团合作开拓京津冀、长三角市场,实现“南果北卖”。
出口方面,汕尾将全力推动汕尾荔枝出口认定,并依托中荔集团等龙头企业,汕尾加速布局国际赛道,进一步打通RCEP国家市场。目前汕尾市已有海丰赤坑妙荔现代农业园基地和可塘上达多彩荔园等荔枝出口备案基地2个,年出口量70 吨,主要销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今年,将新增河东镇汕尾中荔果园、城区东涌镇碧泉果园等2个出口备案基地,出口量将超200吨以上,增幅达200%以上。
全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附加值做好销售端任务的同时,汕尾市还将深化“生产+加工+科技”融合发展模式,支持国泰食品公司开发荔枝果醋、原浆等精深加工产品,目前,国泰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的荔枝加工量可达5000吨。与此同时,汕尾还计划与本地饮品行业“龙头”——东鹏饮料合作研发功能饮品,推动加工环节向终端市场延伸,提升荔枝产业的附加价值。
品牌建设上,汕尾以“红灯笼荔枝”为核心品牌标识,构建“1+4+N”立体化品牌推广体系。5月下旬起,以深圳推介会为起点,联动城区东涌镇、海丰赤坑镇、可塘镇及陆丰河东镇四大主产镇,推出“母树荔枝拍卖”“红灯笼品鉴会”“千年古树树龄检测”“股票树分红”“产业高峰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持续提升汕尾荔枝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制定五年行动计划 锚定高质量发展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透露,汕尾将启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计划,重点推进品种改良、出口基地建设及金融支持——扩大凤山红灯笼等本地优品种植,引入“荔枝贷”等金融产品,为汕尾荔枝产业引入“金融活水”。未来五年,汕尾将实施荔枝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通过金融扶持、品种改良等措施,打造粤东最大荔枝出口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市供销系统2024年实施的150万元冷链物流补助试点成效显著,通过订单收购、错峰收储、全程冷链运输等举措,服务农产品超2400吨,降低农产品腐损120吨以上,为荔枝等生鲜农产品跨区域流通提供保障。这一模式在2025年持续发挥作用,助力汕尾荔枝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保鲜升级。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杰雄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推动荔枝产业提质增效,确保荔农增产增收。
撰文:严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