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 > 农业资讯
兴产业 夯基础 育人才—— 市农业农村部门推动乡村振兴综述
2019-04-06 10:45          来源:           发布机构: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

在海陆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如今无论走进茂林深处的山旮旯,还是来到地处偏僻海角的小村落,每到一处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乡村的环境整洁了,村公共服务中心有人办事了,村里的干部群众谈论话题最多就是如何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产业,振兴乡村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扛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责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构建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2018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32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8.53亿元,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到14852元,增长10%

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汕尾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汕尾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推进省、市两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示范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去年成功申报创建海丰蔬菜、陆丰萝卜2个省级农业产业园,至20192月止,两个省级产业园4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的有33个,开工率达到80%,已投入建设资金9805.79万元。城区水产产业园被省列入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申报陆河青梅产业园、海丰丝苗米产业园、陆丰甘薯产业园,初步实现“一县(市)一园”的总体布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积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工程”,着力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全市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超过2000多家。同时,通过现代农业招商,吸引工商资本进入汕尾投资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新型农产品基地。目前已成功与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供销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和广州月影餐饮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签订投资合作意向,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各地还注重把我市有特色、有前景、有效益的农产品发展起来,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宣传上做文章,努力把我市的品牌农产品做大做优。去年,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汕尾市名牌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方案》,启动我市“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活动,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积极组织地方名牌农产品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和博览会,在更高的层面推介和展示我市特色农产品。我市以“凤山红灯笼”荔枝为主推品牌,成功举办了“汕尾市2018年荔枝文化节”系列活动,邀请广东电视台记者对荔枝文化节开幕式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全方位拓宽荔枝销售渠道。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2月,特向社会各界征集我市农产品品牌形象创意设计及宣传口号。

筑牢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基础

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我市各地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例如海丰县大力推进新山村、坡平村等红色村建设,狠抓贫困村党组织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两个示范”同步创建、同步推进。各地认真根据市委《汕尾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加强村(社区)“两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在村民小组(自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设立党组织,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对条件具备、“双带”本领明显、得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推荐、公推直选等途径,选进村“两委”任职。 通过规范程序、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方面功能“一肩挑”。同时,积极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去年,市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230余人次;组织基层800余党员干部参加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统计培训、土地仲裁等专题培训班。

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还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着力促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和贫困山区3000个示范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200个农业特色专业镇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制定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以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一个村一个村研究,一个村一个村推进,做到方案到村、责任到村、措施到村。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西坑绿茶、莲花山茶、虎噉金针、赤坑荔枝、博美萝卜、上英甘薯、陂洋菠萝、东坑青梅、奎池油柑、公平牛肉、晨州生蚝等一大批在省内外都有影响力的特色村镇、特色产品为重点,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组织各地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升级版。同时,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通过压实主体责任、开展抽查巡查、强化跟踪问责,督促各级把改革责任落实到位、把改革目标如期实现。目前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完成实测承包地面积138.8404万亩,实测率104.95%;颁发证书309321本,颁证率94.29%;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共投入资金1755万元,配备管理和工作人员323人。应建的57个镇级农村“三资”平台已经全面完成,覆盖了全市所有镇(街道),全市403个村实现镇、村互联互通。截至去年1218日,平台受理交易2637宗,成交额126430.6万元;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大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市已有305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三资”清理核实工作。

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去年底,市农业农村部门成功与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建省农科院汕尾分院,组织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与省农科院共建汕尾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种业基地的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之中。各地还依托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多方培训各类农村急需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全市建立了一支来源于农村、成长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土专家”“泥秀才”队伍。近三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市共争取中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助资金434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91名。2017年在全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中,我市的李炯标等四位同志被评为全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城区等四个县(市、区)20172018年连续二年被农业部定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县”。全市各地举办农民培训班125期,培训6000多人次;组织科技下乡咨询活动60多场,开设专题讲座和培训班52场;向农民免费赠送科技资料2万多册,推广新品种120个(次),新技术20多项(次)。与此同时,各地还积极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平台。把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种植、养殖、加工等类别纳入不同的乡土人才库。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发挥群体优势,强强联手,联合发展,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目前全市已建立生猪、茶叶、养鱼、蔬菜、水果等行业协会41个,集聚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000余人,将进一步扩大技术辐射半径。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