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 > 农业资讯
加强稻飞虱防控 警惕病毒病流行
2018-08-01 12:22          来源:           发布机构: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

当前,我市晚稻处于秧苗期,部分地区已开始插秧,是防控水稻病毒病的关键时期。据全省各地近期监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橙叶病等的传毒媒介白背飞虱、电光叶蝉等田间虫口密度较大,带毒率较高。

7月下旬,粤西部分稻区出现白背飞虱迁入峰。信宜站724日,单灯单日诱得白背飞虱2.2万头;726日,秧田每平方米有白背飞虱成虫1-4头。恩平站:725日、26日单灯单日诱得白背飞虱分别为3940头和1380头;727日,秧田每平方米有白背飞虱25头,高的达111头。阳春站:730日,秧田每平方米有白背飞虱25头,高的60-70头。7月上中旬海丰也出现明显迁入,78日,单灯单日诱得白背飞虱16头,褐飞虱65头;711日,单灯单日诱得白背飞虱35头。

7月中旬,华南大植物病毒研究室在罗定市调查,平均百丛稻桩有电光叶蝉960头,经检测橙叶病带毒率22%、条纹花叶带毒率10%、瘤矮病带毒率3.3%,超过30%的叶蝉携带一种或两种病毒。

汕尾市气象台预测,预计我市8月份气温偏高0.5度左右,雨量350450毫米,接近常年或偏多1成,有12个台风影响。

根据气候条件、虫源基数、带毒情况和水稻生育期综合分析,晚稻水稻病毒病发生流行风险较高。各地务必加强晚稻前期预防工作,防止水稻病毒病发生流行:

一是加强监测调查。各测报站要加强稻飞虱等传毒虫媒的监测,强化田间调查和带毒率检测,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

二是科学指导防治。采取“抓前期保后期,抓秧田保大田”的“治虫防病”策略,重点抓好秧田和本田分蘖期之前传毒虫媒的防控工作。

三是合理科学用药。防控稻飞虱等传毒虫媒,可选用噻嗪酮、烯啶虫胺、吡虫啉、异丙威等药剂,并合理轮换使用,确保防治效果。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