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交通运输局 > 专题专栏 > 学习角
绿水青山带笑颜——我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生动实践
  • 2022-08-17 17:17
  • 来源: 文明汕尾
  • 发布机构:
打印

图片

                                                    陆丰市金厢“彩虹小镇”。

一条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农家小楼整齐美观,一项项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个个淳朴农民喜笑颜开……沐浴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新风,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正在善美大地徐徐铺展……

近年来,汕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省委书记李希对汕尾的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狠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统筹推动全市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以点带面串珠成链 
 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空气清新怡人、村道干净整洁、屋舍洁净明亮、休闲文化场所设施齐全……走进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满眼皆绿意,步步是风景,田园风光无限好。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布金村清理建筑垃圾、杂草杂物、池塘沟渠淤泥等上百吨,拆除了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同时完成公共厕所建设,全村实行垃圾分类管理,昔日“垃圾随手扔,污水随处倒,牲畜满地跑”的村容村貌逐渐变得干净、整洁,村民拥有了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同时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来访。

布金之变是我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立足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特色突出,因地制宜做好镇圩规划布局,纵深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深化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目前全市692个行政村296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并建成1525个美丽宜居村、431个特色精品村,建立了农村保洁等七项管护机制,实现自然村污水收集全覆盖,公厕、户厕全部达到无害化标准,一个个农村变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在陆丰市,金厢“彩虹小镇”成为市民就近游玩的首选。得天独厚的海景、生动活泼的壁画、独一无二的红色记忆……换上了绚丽彩装的金厢,名声也越传越远。
金厢镇原是一块拥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的人民曾保护到下埔黄厝寮村养病的周恩来成功在洲渚村海边抢险渡海去香港,为中国革命留下希望之火。2020年,该镇以陆丰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金厢段建设为契机,建设了金厢银滩、沙雕公园、沙滩足球场等多个网红景观,与金厢原有的周恩来渡海主题公园、金厢红色文化馆、虎洞观光栈道、周恩来活动居址等红色景观串珠成链,形成一条红色文旅精品旅游路线,让这片红色热土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建设不仅要“一时美”,更要“持久美”;不仅要“一处美”,更要“处处美”。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的基础上,我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红色基因、绿色生态、蓝色海线”三色资源,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让“盆景”串联成“风景”,实现汕尾城乡一体全域美丽。“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45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将穿过全部圩镇,覆盖全市一半以上行政村(社区),直接受益人口超200万人。目前,2020年规划建设的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初见成效,2021年新规划的12条示范带已全面启动建设。城区“蚝情万丈”乡村振兴示范带、陆丰市“谷乡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带、海丰县“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陆河县南北双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等22条示范带已筹措资金约38亿元,沿线已建成127个美丽宜居村、60个精美特色村,130个村庄完成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建成125个体验节点和展馆、87个停车场、705座公厕,美化绿化道路555.8公里,并引入社会资本7.47亿元、第三方经营机构47家,开办民宿51家、农家乐179家。随着各县(市、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破茧成蝶”,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擦亮乡村环境“面子”,更要丰富群众精神“里子”。我市坚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三篇文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爱心食堂等建设,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狠刹农村铺张浪费礼金攀比、高额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之风,推行“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擦亮“善文化”内核和标识,以优秀文化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引领智慧赋能 
 乡村善治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以持续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创造性研发推出“民情地图”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创新构建横向为“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机制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乡村善治提质增效。

6月3日11时许,陆丰市潭西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接到月山村网格员在巡查走访时的事件上报:月山村两村民在一口古井旁提取“午时水”时因排队问题发生争执,影响到其他村民提取井水。接报后,该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立即对事件处置作出指导,并将处理方案和意见反馈给网格员。在网格员现场入情入理的调解下,争执双方握手言和。群众有矛盾,网格员立即前来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是我市纵深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去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镇街体制机构改革,推动755项县级执法权限和市县两级2579个编制下放到镇街,提高“一中心”对“四平台”的统筹能力,切实解决乡镇和县直部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同时,进一步健全规范村级党组织领导村级事务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推动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规范,持续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明确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清单,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向231个重点村派驻第一书记,规范村民小组日常运行,充分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此外,我市还全面兜牢村(居)民小组基层治理“网底”,出台了《汕尾市村民小组管理办法(试行)》,推行“组账村监镇管”,推动党组织全面有效覆盖村(居)民小组,探索推广“3+2”举措,由村(居)民小组长当好“生产队长”,真正打通社会治理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最后一纳米”。
我市围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综合执法、社会治理、经济调节”五大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民情地图”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汇聚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32个党政部门435类数据,建成13类35个应用场景,让基层治理工作者通过“一张地图”知晓村情民意、“一台手机”实施基层治理,推动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实现“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的目标。
为实现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我市创新镇、村、组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在全市划分大网格56个、中网格868个、小网格4555个,各级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及党员、驻村干部、驻村民(辅)警等3.2万名人员组团式服务基层,全方位排查管控风险,全闭环落实工作处置。

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我市坚持把蓝图交给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持续深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一亲三心”活动,通过各领域各层级党员干部“脚板沾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发动更多群众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厚植优势探索创新 
 乡村发展未来可期 


山美、人美、乡风美,在全市干群的不懈努力下,汕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让广袤农村发展更可持续、广大农民幸福成色更足?

为此,汕尾着力推动了示范带从“建设”向“经营”的转变,狠抓乡村产业培育,围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绘制全市乡村产业发展图谱,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民宿文宿等新业态,着力培育乡村产业新增长点。同时,加快实现富民强村,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特色化品牌化,通过抓就业提升工资性收入、抓创业提升经营性收入、抓改革提升财产性收入、抓帮扶提升转移性收入,让广大农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鼓励支持村级集体盘活资源资产,推行物业经营型、产业发展型增收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城区蚝产业、陆丰甘薯产业、海丰县茶产业、陆河农旅产业……一项项乡村特色产业活起来强起来了,也让乡村人气高起来旺起来了。目前,全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实现了“一县一园”“一县多园”总体布局;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7个、省级专业镇12个、省级专业村120个;培育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9个、“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35个、市级名牌农产品品牌120个、“三品一标”168个,农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路通业旺,我市还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织牢农村道路“畅通、治理、保障、服务”四张网,推动“农路+富民增收”深度融合,让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成为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2019年陆河县获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和国家示范县称号;不久前,海丰县、陆丰市也上榜2021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
“要以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总结推广汕尾等市经验,推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5月22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李希在报告中特意点赞“汕尾经验”,为汕尾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更加激发了全市上下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动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奋者先。当前,汕尾正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探索创新,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汕尾样板”,不断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交通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