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交通运输局 > 专题专栏 > 学习角
激活资源要素  增强内生动力 ——市政协委员畅谈如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 2021-10-19 17:04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
打印

  转载自:汕尾日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汕尾市委七届十五次全会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该如何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10月18日,今年第二期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增强农村内生动力”为主题的“市委书记倾听政协委员之声”活动举行,参加活动的10位政协委员对此谈想法、提建议、献良策。

  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型农民”进村

  “振兴乡村首先得让农村有‘人气’。聚‘人气’的方式之一是农村人口回流,让更多的、年轻的‘新型农民’‘进村’,而不只是本村人口‘回村’……”市政协委员刘定发表示,“新型农民”是农村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他解释说,“新型农民”是指那些能把资本、知识、管理和各种信息带到乡村,并能扎根乡村的新一代“新型农民”,他们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此,他建议,要注重培养乡村企业家,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队伍。

  刘定发认为,人才和产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先后,缺一不可。人才进到乡村要有事情做,才会留得住,发展得好。而产业振兴主要涉及土地、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重要因素。他建议,要对土地资源进行整体性开发,在结构上发展种养一体化、延伸发展出丰富的文旅产业、食品加工业等生态农业,发展能够跟城市产业竞争、与国外农业竞争的农业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形成农业全产业链。

  发挥党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农村人口和产业人才大量外流,农业用地等自然资源流转配置和整合滞后,部分农用地长期闲置撂荒,特别是水利等耕作条件差、地处僻远的低产田园,更是成片荒废……”市政协委员谢锡城开门见山直指短板。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接触农业农村工作,令他能更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中产业是根本、人才是关键,依托在资源资本,主导在党政。”谢锡城如是说,当前,要继续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更加全面发挥政府职能,因地制宜构建农村产业布局,因势利导组织实施各项建设措施。加大资源要素的流转和整合力度,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和法规,寻找党政工作的抓手和法律政策依据,彰显基层党政的担当和作为。政府应该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着手,如宜居乡村建设、农村水电路通信改善、教育医疗条件保障、文化生活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等,使农村留得住人。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和使用率

  “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相当严重,农业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业产业规模难以形成,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农民收入不稳定、无法实现长期增收等现实问题!”来自农业界的市政协委员林向民认为,影响农村土地利用有四大因素,包括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劳动力缺乏,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

  “要围绕‘加强修建河道和机耕道、引入农企增加土地流转、实行农业轮作套种和多季种植’三方面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林向民建议,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升级,不断提高土地等级,各地做好规划预算向省级农业农村厅申报项目资金修建,引入农企经营,政府实行奖励或补助。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农民土地承包权性质的前提下,尽可能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规模化农业经济,打造汕特优品。出台政策制定方案支持和鼓励轮作套种、循环种植和多季节种植等农业生产,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丢荒土地复耕积极性。

  办好供销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

  “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农村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市政协委员郭芳荣如是说。他介绍道,供销社在推动我市乡村振兴中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经营优势以及政策优势。郭芳荣表示,目前,几个社有企业主导的重点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但是建设用地仍未解决,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最大因素,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支持协调解决。省社企业相关业务在本地属于起步阶段,需要当地政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粮油仓储、农产品直供配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资源扶持,切实让供销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

  打造“水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良好的水系生态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绿色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如何做好农村水系保护与整治工作?市政协委员叶甫良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贯彻生态理念、分区精准施策、开展系统治理、分清轻重缓急”四个要点。

  叶甫良介绍说,近几年,我市完成了688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对11条小流域进行了生态综合治理,新建了78公里碧道,涌现出了一批“网红打卡”地。他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以流域(区域)为单元,以水系为脉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水安、水美、水韵、水富’的美丽乡村。”叶甫良说,可从实施农村河道清淤和水系连通工程建设行动、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统筹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集中连片、统筹推进农村水系连通与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以河湖长制为依托,加强农村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完善农村水系生态环境整治体制机制。同时,建议陆河县积极参与全国第三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竞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擦亮汕尾晨洲蚝产业名片

  “晨洲蚝口碑虽好,但其知名度却仅限于海陆丰及周边地区。”市政协委员蔡举超表示,自己前期调研发现,晨洲村蚝田产权主体比较分散,导致无法集中人力、财力搞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无法形成集养殖、生产、运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品牌”之说仅限于有限的范围。他说:“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说到底还是蚝田产权不够集中,没有专业化运营机构,进行现代化产业运营。”

  蔡举超以陆丰市城东镇高美村推行的“股票田”改革为例谈到,该村村民以田地入股,委托专业经营公司集约化经营,村民可以获得股份分红,还可以作为员工在企业从事生产。为此,他建议晨洲村将蚝田产权集中起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寻找、确定有实力的公司来统一经营晨洲蚝产业;与此同时,通过折算股份的方式,为村民、村集体和镇集体发放股份。待产权集中后,可通过专业团队的运作,着手在“品牌打造”、“提升旅游设施品质”、“转变淡季管理思维”三方面下功夫,将晨洲蚝产业做大做强。

  发挥民企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民营企业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民营企业仍应主动担当,继续发挥产业、资源、技术等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市政协委员翁贤春说,作为参与者,她深知民营企业是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如何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翁贤春认为,应该从“引导、人才、行动、金融”四方面入手。她说,一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融入乡村振兴。在思想上加强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提高对企业精准服务的水平,及时收集并解决民营企业在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引进推荐一批人才队伍。依托各企业、商会协会等,及时发现和引进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三是继续开展好“万企帮万村”行动。通过引导民营企业支持所联系村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产业,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四是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支持作用。建立一个多渠道、低成本、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提升乡村内循环动力

  “当前,汕尾的乡村还存在着道路基础设施差、土地使用难以规模化、电商服务配套落后、人才培养与引进落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不足。”来自经济界的市政协委员朱圣茂说。他认为,要高位谋划,从优化全市路网结构、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出发,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的路网布局,高度重视乡村旅游道路建设,加快建设对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联通全市各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网,促进汕尾旅游提质增效,带动农民致富。在实现土地规模化方面,建议实施农村土地规模化示范片建设工程,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起乡村振兴的新标杆。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带头人,发掘乡土人才,起好村民带头作用;鼓励和引导农科教等紧缺人才向乡村转移,助力产业发展。

  此外,朱圣茂认为,要充分发挥农村电商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对有实力规模、有品牌影响力的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农村电商推动我市乡村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断增加资金对乡村振兴的投放

  市政协委员钟楚成认为,目前,资金的投入不足,仍是制约乡村振兴推进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农村资金基础薄弱、农民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机构服务流程繁琐、农户主动金融融资意愿低下、农民和农村企业享受国家金融优惠较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企业经营风险大,运营周期长,信用环境差,农民信用意识弱,征信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他建议,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财政支撑,资金共整。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积极运用债券资金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二是金融服务,风险共担。着力提升镇(街)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普惠金融服务点配套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农户贷款需求,开发涉农特色信贷产品。三是社会投入,利益共享。要加快构建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全面加强政府服务农业农村领域项目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市场资本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双赢”目标。

  科学保护开发农村土地资源

  “要激活农村资源要素,首先,就是要精准把脉土地需求,精确开出土地秘方。”市政协委员范思友说,当前,我市在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还存在土地利用不够合理、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等比较突出的问题。

  对此,范思友建议,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传统村落、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夯实农村农业健康发展基础。要坚持规划引领,在尊重乡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各类各业用地布局,有效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把沉睡的资源变成活资产;积极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理念,积极推进整组土地流转。并坚持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交通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