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区凤山街道凤翔社区坚持“一切工作到网格,管理服务进网格”的思路,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网格上,构筑党建网、智慧网、治理网“三张网”,以“三网融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实现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一网整合”
兜起基层“大小事”
“‘红色巷道网格长’上任以来,不仅主动带头干,还领着大家一起干,我们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了。”“现在我们一有问题就能找到党员,我们的诉求也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社区居民们开心地对记者说道。
为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凤翔社区以“党建+网格”为核心,遵循“布网划格、定人明责”的思路,把党建、综治、创文等多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在原街道、社区、片区三级网格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延伸网格链条,把网格治理单元最末端延伸到巷道,形成“街道+社区+片区+巷道”的四级党建网格治理体系。
该社区推行“红色巷道网格长”制,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推选、党员大会选出30名群众基础好、威信高、能干事、肯干事的党员、退休老干部、居民代表作为巷道网格长,统一亮身份上墙,履行好“五员”职责。巷道网格长入网认领包干30条巷道,充分发挥监督、协调、承上启下的作用,协调解决巷道内的信息采集、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问题,努力实现“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的目标。同时,巷道网格长强化对群众的政策信息宣传,成为社区巷道的“代言人”,架起居委会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并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日常治安巡查、“门前三包”监督。通过大家的努力,居民从过去的“旁边看”转变为现在的“跟着干”“主动干”,群策群力的氛围逐渐浓厚。
“一网统筹”
提升治理“硬实力”
“庵堂一巷发现羊癫疯患者发病”“大井一巷一老人摔倒在地”“某巷一居民住宅有大量浓烟飘出”……走进凤翔社区“民情地图”工作站,只见大屏幕上显示着社区背街小巷的实景情况。“通过视频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值班人员便会立即联系所涉及的片区网格员、红色巷道网格长,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凤翔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家杰告诉记者,自“雪亮工程”推行以来,该社区在各重点路段、重点路口、重点场所覆盖安装治安视频117个,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先后成功调解了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等,进一步织密社区治理“安全网”,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日前,凤翔社区联合医疗机构为老年人义诊。
该社区以网格体系为基本载体,充分发挥“民情地图”作用,做到关口前移、人员下沉。网格员定期走访重点管控、重点服务人群,排查消除问题隐患,对网格员在走访巡查中上报的问题进行逐级受理、分类处置、全程跟踪、及时反馈,让社区治理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把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推动社会治理服务触角前移。该社区着力打造“民情地图+雪亮工程”项目,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多网合一”服务支点,打造3分钟应急处置圈,以“视频监控+一部手机”,快速处理辖区内突发事件,实现“情况一门清、工作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移风易俗
共筑和谐“大家园”
社区治理,人人参与。该社区通过突出党总支部治理核心,统筹指导党员代表牵头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乡贤、居民代表,成立居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规范管理村里大小事,形成“街道—社区—各社会组织”共同商议化解矛盾的良好格局。
“过去是习惯大操大办,没钱也要撑场面,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及时刹住了不良风气,现在我们一切从简, ‘份子钱’从过去的300至500元降为50至100元。”一位凤翔社区居民乐呵呵地说。自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社区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党员承诺书》,市、区、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经常进社区宣传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新风吹进了居民的心坎里。
此外,该社区聚焦孤寡老人“吃饭难”问题,以“政府出资+乡贤筹资”的方式建设“幸福食堂”,由社区干部、网格员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用“舌尖上的温暖”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如今,居民遇事找网格员、巷长已成为常态,把社区治理好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共同目标。
通讯员:汕区组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