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种植结构单一、农业效益低下的难题,仁家村探索形成“支部+基地+农户”联盟,推行一年三熟的“稻稻薯”“稻稻菜”轮作模式;发动村民将1121亩耕地全部改种优质丝苗米,一年两造,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实现每亩年纯收入约1600元,比种植普通水稻增加800元;冬季利用约800亩闲田地种植番薯、蔬菜等,每亩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实现增产增效。
仁家村充分发挥海丰县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效应,将农业园驿站流转为农家乐餐厅,村集体以“保底+分红”方式,每年收取租金6万元和10%的收益分红,预计增加村集体年收入24万元,同时创造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村里安排专人管护提升集体资产质量,明确足球场收费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推动粗放管理、零收入向精细运营、稳定增收转变,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该村合理使用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向海丰县泽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投资年限5年,每年保底分红4万元,合作期满后一次性归还投资成本。此外,仁家村还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严格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效益稳健。
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仁家村致力打造融合乡村观光、休闲娱乐、亲子活动的乡村多元旅游综合体。在农家乐餐厅食客如潮的基础上,培育“围炉煮茶”等新型消费热点,推出乡村美食街产业矩阵,汇聚丰隆大米、赤坑咸鸭蛋、荔枝、农家番薯、扁食等本土特色开设“赤坑特产美食店”,以村集体自营自收的模式提高利润率,为村民广开销路。该村还大力推进闲置农房流转,初步完成12栋32间闲置民房流转,着力发展民宿经济,让“过路客”变“过夜客”,推动乡村旺起来、富起来。
汕尾日报记者 钟佳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