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位于人文荟萃、风光秀丽的海陆丰革命老区的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这里充盈着青春的美好。教室里努力上进的身影、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模样、竞技场上坚定深邃的目光,无不见证着该校发展的脚步正在一路向前。在原汕尾师范学校和汕尾中专学校基础上合并升格的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光辉历程。
一直以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主线,优化管理效能、提升办学品质、加强内涵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茁壮成长,大踏步向着新时代勇毅前行。特别是近几年,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及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办学体量快速做大、生源质量大幅提高、办学水平跨越提升、育人成效显著增强的蝶变跃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01
擎旗铸魂开新局
办学20多年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20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党员大会胜利召开,提出“一个目标”“三步走”“五大战略”“六大突破”“七大工程”的“一三五六七”发展战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2022年,在全省90所高职院校“创新强校”考核中,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42位,比2020年跃升13位,学校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近三年,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结合汕尾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级联动”“八全融入”工作,该工作案例入选广东省30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获评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入选省级党建“样板支部”,实现历史突破。学校党建工作项目获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奖,在市级“先锋杯”大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成功培育首批校级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打响了党建工作品牌。
图 该校思政工作案例入选广东省30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还部署开展了“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开展基层党建常态化督查,大抓理论学习,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坚持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推动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四有”干部队伍建设,近三年提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55名。
02
内涵发展谱新篇
近年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聚力内涵发展、提职培优,坚持对标对表“双高校”建设,切实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
改革过程中,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大刀阔斧优化专业和教育资源布局,8个教学系整合升格为9个二级学院,充分激发了二级学院的活力,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建设质量。据了解,学校围绕产业链构建了专业群,已建设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4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拥有1个省级重点专业和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对接地方重点产业方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护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44个专业。学校还与2所本科高校开展协同育人三二分段“专升本”试点专业合作。
图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积极鼓励和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建立完善奖励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师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全校师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280项。近年学生招生就业工作成绩喜人,夏季招生投档最低分数线、录取新生最高分、学校整体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屡创新高。
03
人才强校展新貌
只有高水平的老师、高水平的教学,方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坚定不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用好《汕尾市红海扬帆人才计划》,让爱才、惜才、用才蔚然成风,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素质结构明显优化,开创了人才竞相汇聚、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近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69人,坚持“外引内培”,打造一支德技双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据了解,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正副教授(正副高)96人,博士56人,硕士295人,“双师素质”教师188人。学校还大抓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一批师德模范和教学育人先进典型,宣传优秀教师模范事迹,形成正向激励机制,积聚强大正能量。
04
科学研究创新路
创新是第一动力,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科研创新。近年来,该校建立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设立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该校获批1个广东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海陆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陆丰地方文化研究基地、“数字+”乡村振兴创新传播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单元管控及自动化应用研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8个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5个校级研究中心,设立“红场大讲堂”学术交流平台。
近三年,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大大增强,该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纵向课题371项(其中省级76项、市级51项)、横向课题34项,发表论文455篇(一作),发表著作27部,申请专利51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投入达2640.18万元。
05
服务社会显新绩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始终坚持扎根汕尾、服务地方发展,和这座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图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近年来,学校实施“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展翅行动”,组织高层次人才融入汕尾,走进汕尾企业、行业、园区和乡村,服务汕尾发展。学校选派57名教师“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汕尾市19个村庄;积极传承地方文化,建立海陆丰地方文化研究基地等一批研究机构;成立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思聪音乐艺术研究中心、马思聪陈列室、马思聪管弦乐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粤东侨博会、汕尾发展大会等志愿服务工作。办学以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合格毕业生,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
06
九大学院绽风采
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海洋学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公共教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二级学院。新校区正在全力加快建设,建成后学校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将迈上一个更大的新台阶。
图该校学子在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排球联赛中荣获女子丙A组一等奖
图 该校学子在2023中国—东盟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邀请赛中斩获二等奖
图 该校学子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多项奖项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着力建设“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拥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智能产品设计、应用电子技术等省级以上实训平台。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共5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5.5%,博士占25.5%;副教授以上职称占20%,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双师比例达到86%。海洋学院培育学生专业活动平台主要有“挑战杯”、电子设计及职业技能等竞赛,并设有智能产品开发、智能制造、3D打印、物联网及新能源等工作室,有电子爱好者、无人机及智造创客等协会,开办了旨在培养中小学科技(含机器人)教育师资的专门项目。近年,该院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科技作品竞赛获150多项大奖,曾连续三年获得省“挑战杯”特等奖。目前,海洋学院与汕尾信利光电、比亚迪、亿纬锂能科技、麦克韦尔科技等众多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居前列。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提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群、“三团一中心”为学院特色,带动各专业的融合发展。学院有专任教师52名,其中副教授2人,硕士学位29人,博士4人,聘请汕尾籍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歌唱家彭康亮教授、汕尾渔歌传承人陈勇铁、星海音乐学院关文辉为客座教授,已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自2021年5月起,该院师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共计100多项;教师申报教学科研课题共计80多项。在实训条件方面,音乐类专业技能实训室有琴房33间、舞蹈房3间、合唱教室1间、管弦乐排练室1间、器乐教室5间、声乐教室3间、综合演出厅1间等。设计类以“艺术设计公共实训中心”为基础,建成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艺术设计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具有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有32年师范教育传承,现有学前教育和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4个招生专业,是广东省第二批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组群专业。该院以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为目标,致力培养有教育情怀的幼儿园和小学高素质师资,目前在校生1449人,专任教师中正副高14人,教学团队省级1个、校级2个。2023年,该院学生参赛获奖国赛(初赛)23项、省赛130项,2023届毕业生取得自考本科学历63人、录取专升本105人。
工程学院
工程学院积极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省级高水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六个专业。工程学院当前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韩山师范学院、广州商学院开展三二分段专本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该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整齐、专业素质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4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人,讲师20人,博士5人,硕士27人,双师素质教师30人。目前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第一批“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汕尾市首个获得国家级“麒麟工坊”信创人才试点培训资格的高等院校;拥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省级普通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项;近几年来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120多项大奖,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一、二等奖。
公共教学学院
公共教学学院是在原公共课教学部(2011年成立)基础上于2021年5月重新组建的二级学院,下设大学体育、大学语文、职场英语、自然科学四个教研室,目前主要负责全校公共课的教学、科研及校队专项训练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该院现有教职工48人,专职教师44名,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24人,助教7人,硕士学历以上教师有20人,主要承担大学体育、体育(五年制)、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写作、语文(五年制)、职场英语、英语(五年制)、自然科学常识、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技术概论等10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教研工作。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现开设有大数据与会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及护理等7个专业,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分布合理、紧密结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为学校试点改革专业,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基地是广东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学院“数字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研究创新团队”获得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立项建设,“现代企业数字化管理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立项建设。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学团队,教职工5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4人(博士6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双师型”教师30人。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省、学校技能竞赛及优秀指导老师奖励。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校党委“四级联动”、“八全融入”深入推进汕尾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党建推进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累累硕果。该院作品《红色资源“四级联动”“八全融入”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三等奖,入选广东省30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团队作品《党建引领“四级联动”“八全融入”红色基因永传承》在汕尾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党建引领工作创新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党建创新”组二等奖,参加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党建引领工作创新大赛总决赛,荣获“党建创新”组三等奖。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设有现代文秘、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网络新闻与传播等4个专业,拥有一支师德修养良好、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33位教职工,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2人。学院以构建学术共同体为办学追求,成立了“海陆丰方言研究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另外,“海陆丰地方文化研究基地”“数字+乡村振兴创新传播研究基地”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汕尾市茶文化传播基地”“汕尾市散文诗创作与传播基地”获批为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该院2021年获批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设有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社区治理、WPS办公应用、自媒体运营等4个证书考试站点。
经贸学院
经贸学院现有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英语五个专业,拥有一支专业教学团队43人,其中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3 人(博士5人),高级职称8人(正高3人,副高5人),“双师型”教师占80%。近3年,该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奖项12项,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8项。学院建有校外实训基地20多家,校内实训室12间,设施不断完善、功能齐全,可全面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竞赛、证书考试和社会培训。2024年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2”专本连读“国际班”正式招生。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可免试报读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合作的“相沟通”本科班并可依据条件申请学士学位。
07
数说社会服务贡献度
学校立足自身资源和特色,聚焦汕尾所需、尽学校所能,融汇政行企校资源,全力为汕尾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图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青春心向党 同绘新时代”2023届毕业典礼
(1)积极开展技术服务。近三年,学校与汕尾高新区、红海湾善展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陆河县一夫田发展有限公司等政行企单位签订横向科研项目34项。
(2)积极服务人才强市战略。近三年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55人,其中博士51人,硕士94人;正高职称21人,其中博士正高7人,硕士正高10人;副高职称18人,其中博士副高17人,硕士副高1人。发挥高层次人才专业优势,推动学校近3年承担纵向科研课题101项,组织校级科研课题 105项,科研经费达到1436.5万元,科研工作取得重要发展。
(3)积极服务汕尾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设。学校与市委组织部合办了“村官学历提升班”和高职扩招“村官班”(文秘专业),招收培养村干部676人。与市商务局合作,承接中国(汕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暨汕尾市首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目前已开展跨境电商技能培训19期89场,完成培训2949人次。
(4)积极服务汕尾社会培训和考证工作。为汕尾市民提供专科学历函授服务,共计培养了9945人专科毕业生。与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联合举办本科“相沟通”班,函授本科毕业生超过3000人。学校累计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等非学历教育培训近13万人次。
(5)积极传承海陆丰红色文化和汕尾地方文化。建设了广东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海陆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陆丰地方文化研究基地,成立海陆丰方言文化研究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汕尾渔歌合唱团、海陆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一批地方文化研究平台,成立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思聪音乐艺术研究中心、马思聪陈列室、马思聪管弦乐团。
(6)积极服务汕尾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汕尾疫情防控、创文创卫、无偿献血、文明交通志愿者、粤东侨博会、汕尾发展大会等志愿服务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00万小时,无偿献血人数约6000余人。
记者:邓良琼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