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学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吹响了汕尾“走在前列”的号角,为交出汕尾“高分答卷”明确了方向,开启“实干汕尾”创新实践新征程。市委全会指出,要更加积极有为一体推进教育强市、科技创新强市、人才强市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上闯新路争前列。这是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的生动阐释,为汕尾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教育强市惠民生。聚焦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委紧紧扭住“千秋大业,教育为本”的“牛鼻子”,奋力推进汕尾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县域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强化乡镇学校联城带村功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净化县域教育生态,提升县域教育育人成效;强化教育服务功能,高质量赋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实现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组织创新团队主动对接“百千万工程”需求,提高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教育强化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加快培育“汕尾所需”的科技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科创强市育硕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引领和支撑汕尾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创新体系建立方面,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实现“八提速六领先三突破”目标,以推进创新驱动“六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区域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以龙头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在汕布局创新平台。在成果转让转化及产业化方面,加快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近年来,我市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逐年增长,专利产出量升质增,省级科技进步奖实现重大突破。聚焦重点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信利、明阳、比亚迪、好迪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与“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电研院汕尾分院、汕尾农科院、海洋产业研究院等公共平台作用逐步凸显,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红海湾实验室建设、汕尾创新岛(深圳)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蓄势待发。同时,我市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确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60家以上,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育成平台。
人才强市谱新篇。市委全会强调,坚持开放引才聚才、科学用才育才、真心爱才留才,聚焦厚植发展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做好人才“引育用服管”五篇文章,实施“善美英才”计划,着力提高引才效用、育才效果、用才效益、服务效率、管才效能,增创人才发展新优势。开展“奔向海陆丰”人才招引专项行动,举办人才博览会和揭榜挂帅活动,绘制并用好“人才地图”,开辟了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加快引进了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才效用逐步凸显;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多措并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的自我“造血功能”。提供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对接产业发展所需,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育才效果渐入佳境;统筹用好人才资源,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联合深圳市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建人才服务平台,深化打造“博士观察团”服务高质量发展平台,用才效益亮点纷呈;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配套完善奖补激励政策,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管才效能逐步发挥。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解决好人才关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用好用活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人才资金使用效能。形成“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的良性互动局面,构建完善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善美人才”服务品牌,让广大人才在汕尾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