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4月8日中疾控公布数据,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24例(共计21个分支)。
01.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3日,全国共报送3143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0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5.4%)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2.8%)等。
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28例,其中21个分支(注:下面框中标红)系首次监测到。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023年4月13日降至2036;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13日为1.3%。
同时,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于2023年第12周(3月20日至26日,阳性率为55.5%)达阶段高峰后开始下降,第14周(4月3日至9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4.4%。
02.
核酸阳性检测率回升
梳理发现,中疾控4月8日推送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4月6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是1.4%。虽然比起阳性检测率高峰(2022年12月25日阳性检测率为29.2%)时期大幅度降低,但此前一个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在4月6日超过1%,回到了2月初(2月6日为1.5%)的水平。
核酸阳性检测率回升,是否意味着新冠疫情会卷土重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目前我国新冠疫情仍然处于相对低水平,在低水平基础上的波动无法说明其属于“卷土重来”。
“随着人群抗体水平的衰退,疫情数据发生波动是非常正常的,这就像是潮涨潮落再潮起,但不太可能再次出现大规模暴发的情况。”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魏晟教授介绍,“因为在大约4个多月前,大多数人已经感染过了新冠病毒,所以整体上,我国人群的相应抗体还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此外,每个人的抗体衰退时间也不同,再加上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隐性感染,因此目前人群并不是普遍易感。从长远来看,疫情会有反复,但再次大暴发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如何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疫情可能“回升”的情况?赵卫表示,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对流感、新冠这一类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魏晟还建议,如果自身是或者家中有脆弱人群,可以通过提前接种疫苗来进行防护。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13日降至2036;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13日为1.3%(图1-1)。
各省份报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4月13日的2.0万。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13日阳性数降至66(阳性率为0.3%)(图1-2)。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约6周(2月24日-4月6日)的波动增加及平台波动后,近1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4月13日为30.1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5%(图2-1)。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约6周(2月24日-4月6日)的波动增加后,近1周开始呈下降趋势,4月13日为9.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8%(图2-2)。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约6周(2月24日-4月6日)的波动增加及平台波动后,近1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4月13日为20.6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5%(图2-3)。
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7周(2月13-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第14周(4月3日-4月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为7.3%。(图2-4)。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7周(2月13日-1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下降至3.4%后小幅反弹(第8周新冠病毒阳性率为5.1%);第9-11周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阳性率分别为3.8%、2.7%、1.9%),第12-13周(阳性率分别为2.3%、2.6%)略有反弹,第14周(4月3日-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与前一周持平(2.6%)。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2月6日-12日)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第10周(3月6日-12日,阳性率为53.2%)后上升趋势明显趋缓,第12周(3月20日-26日,阳性率为55.5%)达阶段高峰后开始下降,第14周(4月3日-9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4.4%(图2-5)。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4月13日下降至3697,较峰值减少了99.8%(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4月13日下降至5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1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4例)(图3-2)。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4月13日为0例(图3-3)。4月7日至4月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0例。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4月13日,全国共报送4012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4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7.0%)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29.5%)。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6.6%)、DY.4(11.8%)、BA.5.2.48(11.4%)、BA.5.2.49(8.7%)、DY.1(8.4%)和DY.3(5.3%)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0.8%)、BF.7.14.1(3.0%)、BF.7.14.5(2.4%)、BF.7.14.4(2.0%)、BF.7.14.3(0.3%)、BF.7(0.3%)等。108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0%)(图4-1)。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3日,全国共报送3143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0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5.4%)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2.8%)等。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9.2%)、DY.4(11.9%)、BA.5.2.48(11.6%)、DY.1(8.8%)、DY.3(5.8%)和BA.5.2.49(3.6%)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2.2%)、BF.7.14.1(3.7%)、BF.7.14.5(2.9%)、BF.7.14.4(2.4%)、BF.7.14.3(0.4%)、BF.7.14.2(0.3%)等(表4-1)。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28例,其中,4例BQ.1、3例BQ.1.1、3例BQ.1.1.13、1例BQ.1.1.17、1例BQ.1.1.38、1例BQ.1.1.53、2例BQ.1.1.66、1例BQ.1.1.69、8例BQ.1.2、2例BQ.1.8、2例FB.1、1例DT.2、1例EA.1、1例CH.1.1、1例CH.1.1.1、1例CH.1.1.11、1例XBB、4例XBB.1、2例XBB.1.11.1、1例XBB.1.12、15例XBB.1.16、2例XBB.1.16.1、8例XBB.1.17.1、24例XBB.1.19.1、1例XBB.1.22、18例XBB.1.22.1、1例XBB.1.23、4例XBB.1.24、1例XBB.1.4、50例XBB.1.5、6例XBB.1.5.12、6例XBB.1.5.23、21例XBB.1.5.24、1例XBB.1.5.36、1例XBB.1.5.5、2例XBB.1.5.7、2例XBB.1.9、84例XBB.1.9.1、21例XBB.1.9.2、1例XBB.1.9.5、4例XBB.2.3、1例XBB.2.3.2、1例XBB.2.4、2例XBB.3、1例EG.1、2例EL.1和7例EM.1。
表4-1 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3日)
总体来看,北京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其它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截至2023年4月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412.6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47.2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707.1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76.4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8070.9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9.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35.6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316.4万人。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4月13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7%、92.6%(图5-3)。
来源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北京日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广东卫生在线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