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开展城市能级提升创建活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心用情绘好城乡区域和谐共美新画卷。图为市区面貌一角。
一条条柏油公路宽广通畅,一座座公园绿意盎然,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城市的更新变化时刻发生。
入眼便是青山绿水,乡村小院悠静致雅,村前广场笑声连连……乡村的振兴发展潜力无穷。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城市能级提升创建活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心用情绘好城乡区域和谐共美新画卷,一个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现代化滨海城市正孕育而生,一幅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正徐徐展开,生活在汕尾这片红土地上的市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同向发力”提升城市品质
“汕尾获评广东省文明城市!”去年12月,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喜讯瞬时在汕尾大街小巷传开,全市干部群众鼓舞欢欣。2016年,我市启动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五年来,我市始终把“创文”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在全域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力度空前的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围绕“干净、方便、安全、和谐、善美”的创建思路打出了一套套“真刀真枪”的组合拳。
“创文”路上,我市深入实施创建“一把手”工程,健全组织机构,立足精细管理,下足绣花功夫,以“十大整治”为主抓手,深入开展社会环境、主次干道、交通秩序、城乡环境等“十大整治”行动,推动市容市貌大提升;以“十大提升”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政务环境、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十大提升”工程,打造“善美之城”城市品牌,真正实现让文明创建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合唱。
背街小巷焕然一新、道路交通秩序井然、农贸市场整洁规范、公园广场花团锦簇、志愿服务随处可见、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共同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推动城市品位实现提升。
文明创建取得的突出成效只是汕尾城市能级提升的生动缩影之一。近年来,我市还深入开展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全面改善提升城市环境,全市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市民素质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20年以来,我市获得了 “广东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等称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大幅增强,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效提升。
“家乡变化真大……”“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土生土长的汕尾市民对汕尾变化万分欣喜;“汕尾的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市区非常美,有山有海有湖,十分宜居……”初来乍到的外地客人对汕尾新貌惊喜连连。如今的汕尾,城乡环境持续优化,老城逐步有机更新,新区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科学精细,让居者自豪、来者留恋、闻者向往。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荣。从打造城市的面子好看,到完善城市的里子好用,近年来,汕尾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目标,从自然生态、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着手,一张蓝图绘到底,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新时代的汕尾迸发着无限活力。
“内外兼修”推动乡村振兴
海丰县海城镇新望村道路整洁,果林连片,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城区红草镇晨洲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蚝产业,进一步擦亮蚝乡美丽乡村“金招牌”,为村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一扇门;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坚持“党建+红色”的发展模式,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了从省定贫困村到集聚人气 “网红”乡村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抓好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红色引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各项工作,汕尾乡村上演着一出出“颜值”与“气质”齐升的“变形记”。今年8月,全省2020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出炉,我市再次获得粤东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三连冠”。
为推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近年来,我市聚焦美丽乡村、美丽农居、美丽田园、美丽通道、美丽产业、美丽民生、美丽动力、美丽党建等“八个美丽”,打造了10条“绿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聚点成面,沿线建成了多个美丽宜居村、精美特色村,海丰县“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示范带”、陆丰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地。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要快速发展,农民要奔向幸福,公路建设就必须跟得上。今年,我市以“综合交通大会战”为抓手,全力推进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方面持续发力,全市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客车,砂土路实现清零。路通业兴,农村公路的建成与提档升级,不仅让全市农村公路落后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也为当地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近期,陆河县X149线东坑至水唇段(梅园公路)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该公路全长15公里,串联着水唇、东坑两镇7个行政村,惠及沿线2万多老区人民,路段的升级进一步助推当地传统青梅产业发展。
乡村环境美了、农村产业兴了、农民腰包鼓了、返乡创业的村民也多了,广袤的田野、整洁秀美的村庄正持续不断集聚着人气、散发着魅力。“汕尾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经验值得学习……”今年5月,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汕尾召开,参会嘉宾们前往城区红草镇新村村、晨洲村等地,现场观摩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示范带、美丽乡村建设等开展情况后,对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振兴乡村首先得让农村有‘人气’。聚‘人气’的方式之一是农村人口回流,让更多的、年轻的‘新型农民’‘进村’……”10月18日,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增强农村内生动力”为主题的今年第二期“市委书记倾听政协委员之声”活动举行,参加活动的10名政协委员在现场围绕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谈想法、提建议、献良策,畅谈如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当前,汕尾全市上下正集聚智慧与力量,以耐心专注的精神精心打造乡村每一个美的细节,让群众真正能够记得住乡愁又望得见山水。
东风浩荡,扬帆远航。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在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汕尾将以更新的视野、更大的气魄,继续谱写建设发展的新蓝图,让海陆丰革命老区群众脸上笑容更自信。
汕尾日报记者 林一秀 /文 施辰亮 /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