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医保局紧扣以医保高质量发展助力海陆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制度普惠、强化共济、资源下沉、服务优化,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高质量的医疗保障,让革命老区群众在医保惠民政策中收获更多幸福感与安全感,为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保障基石。
一、聚焦制度普惠,力促医疗保障“应保尽保”。持续推进扩面征缴,层层压实各级政府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征缴主体责任,协同有关部门联动推进各重点人群征收工作,融合“入户联心”帮扶、“村医通”开通等专项工作开展政策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台、村(社区)宣传栏、医保经办和定点医药机构窗口、公交车、户外大屏、报亭、楼盘电梯、农贸市场、承保公司和合作银行营业网点等阵地进行轮番宣传。大力推行“线上”缴费以及“粤智助”一体机“自助办”缴费方式,同时完善村(居)委POS机“帮代办”缴费方式,多渠道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缴费需求。资助109286名困难群众参加2025年居民医保,降低返贫致贫风险。截至2025年6月,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01815人(其中职工医保262642人,居民医保2339173人),占全市常住人口270.11万人的96.32%,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二、聚焦强化供给,力促医疗负担“切实减轻”。科学调整提升各项医保政策待遇,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待遇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787元,提高精神病类、残疾儿童康复类患者住院结算标准,落实医保药品单独支付、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支付等政策,优化个人医保乙类药品费用先行支付比例,进一步强化基本医保共济属性。推进医疗救助扩面提标,将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外的自费费用纳入“倾斜救助”范围,上半年全市医疗救助基金支出10658.6万元,其中医疗费用救助209597人次6287.16 万元,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持续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完善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组、意见收集和协商谈判机制,进一步发挥医保控费效能,2024年底,本市参保人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4.30%,个人负担住院次均费用同比降幅为14.78%。深化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加强药品、耗材采购监管,畅通购销信息协调渠道,扎实推动集采“扩围提质”落地实施,上半年全市医疗机构在集采平台总采购药品耗材金额约6.86亿元,其中组织采购集采药品耗材总金额约3.22亿元,节省采购成本约4.02亿元,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三、聚焦资源下沉,力促医保服务“触手可及”。深入创建全国“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放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病”认定资格,促使“两病”患者特定门诊就医率同比提升59.32%,为基层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提供医疗保障支持。推动汕尾市“村医通”医保结算系统成功上线应用,依托“i汕尾·爱生活”移动服务平台打通全市686个村卫生站医保结算,让农村参保群众就医报销更加便捷,助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陆河县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主动对接省医保局调研组到该县调研评估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最终成功获批复同意开展省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助力提升本市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深化“民情地图”平台服务应用,常态化推进“大数据监测+网格化巡访+便捷化服务”工作机制,发动网格员主动进村入户开展巡访,巡访监测对象20133名,经初步排查申请医疗救助5172人,已核定救助1908人,共拨付医疗救助资金19346.36万元,有效减轻农村重特大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四、聚焦服务优化,力促群众体验“暖心舒心”。全面落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企业破产信息核查共享线上联办、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免申即享”等服务,让群众办事更加简单舒心。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线上办”“就近办”,35项医保经办清单事项全部上线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公服平台“粤医保”小程序上线功能53项,“粤省事”“善美村居”“善美码”等平台服务功能应上尽上,“粤智助”政务服务一体机上线功能28项,方便群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方便的办理渠道。取消异地普通门诊、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手续,不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推动市内8家定点医疗机构、405家定点零售药店打通省内跨市个人账户(实账)直接结算功能,上半年我市参保人异地就医结算335471人次,其中联网直接结算331553人次,直接结算率98.83%;省内异地参保人在汕就医81011人次,其中联网直接结算80664人次,直接结算率99.57%,大大减轻了参保人“跑腿”“垫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