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序更迭,华章日新。2024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勇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总结好过去一年的工作,更好开展新一年工作,即日起,本报特别开设“回眸·2024”专栏,聚焦我市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各领域各战线推动产业发展、绿美生态建设、海洋强市等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深入宣传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感悟奋斗历程,汲取奋进力量,扛起发展之责,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干事创业热情。
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一角。
记者 陈茂辛 摄
近年来,汕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锚定“海洋强市、融湾先行”,走出一条独具汕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砥砺奋进,踏浪前行,汕尾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亮眼,2020年至2023年,汕尾四年GDP平均增速5.9%、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4300亿元、位居粤东西北前列。回望2024年,汕尾发展的步履不停,2024年前三季度,汕尾实现GDP增长4.8%、增速全省第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2%、增速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增速全省第二。
一串串数据,显示出汕尾高质量发展的“大迈步”,也更加坚定了汕尾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财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年来,我市聚力挖潜增收,持续健全财源建设体制机制,大力盘活政府性资源资产,多渠道拓宽收入来源,推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稳健增长。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56亿元,增长5.78%,增幅排名全省第2位。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壮大政府可用财力——去年以来,全市向上争取各类补助资金157.64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 0.17亿元,同比增长0.11%。全市共争取各类债券资金162.6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06.3亿元(一般债券9.3亿元,专项债券97亿元)、再融资债券56.32亿元,争取债券资金总额同比增长2.08%。
此外,为积极应对财政支出压力,我市坚持“有保有压”,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6.95亿元,有力保障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一方面,我市通过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全力保障“三保”和重点支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三保”资金支出145.23亿元;安排“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资金147.15亿元;投入支持绿美汕尾生态建设资金3.65亿元;统筹资金7.32亿元(含债券资金)用于支持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落地见效,投入550万元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行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人民的“好日子”,2024年全市计划压减预算内非刚性支出18亿元,通过大力压缩支出盘子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面对财政管理的难题挑战,我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集聚财政发展动能,通过深化落实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探索推进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创新完善财政投融资机制、扎实推进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持续攻坚推进投资评审改革、规范涉案财物和罚没财物管理、优化升级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等举措,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2024年,全市产业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这里发展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善。我市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乘风而上,信利集团、恒炜烨、红草比亚迪等重点企业产能持续扩大。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5.86亿元,同比增长1.3%,彻底扭转近两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3.6%,比全省高出20个百分点。西迪特、晶创电子、深圳创芯人、中建电装备等项目陆续投产,上海和达等项目加快建设,中船科技、中科兴业等产业链企业完成注册,深汕合作拓展区比亚迪电芯、永佳视、钰芯传感器等项目实现签约落地。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9%,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5.89亿元,增长8.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5.9%,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
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我市持续巩固深汕协作深厚基础,建设深圳市在省内首个帮扶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深汕合作拓展区”,平移深圳政策制定招商“16条”,成功引入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开展深汕联合招商活动,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汕尾高新区汕湾一号超级工厂已竣工并通过验收,陆河产业园完成智慧园区管理服务综合平台项目(一期)建设,深汕合作拓展区详细规划、产业规划及政策设计等规划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产业平台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42.24亿元,现有项目463个,在建项目41个,建成投产项目30个。
转型升级力度稳步提升。我市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用好用足“技改十条”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信利、汕尾秋叶原、敏兴毛织等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128个、计划总投资62.87亿元。企业争取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专项再贷款5.92亿元。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倍增工程”,推动恒佳智造、理想首饰等33家企业开展数字化应用、数字化转型,红海湾电厂成功申报2024年度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持续推动绿色制造实现新跨越,南海海缆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录“双认证双丰收”,实现了我市近年来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夯实信息化基础,加快5G基站和光纤网络建设,荣获国家“千兆城市”称号。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如今的汕尾,正以更昂扬的姿态,奔向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