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更多法律人、行业专家共同投身调解事业,共同推动商事调解在粤港澳大湾区扎根发展。”7月11日,在广东商事调解工作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颁证仪式上,深圳市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朱虹与其他47名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持证上岗”。
商事调解以其独特的灵活性、高效性和亲和力,在助力推进广东涉外法治建设、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广东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当务之急,更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所需。”广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表示,近年来,广东围绕“建设三个一流、打造一个平台”(建设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一流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打造涉外法治建设综合平台)目标,推动一系列新改革新举措,扎实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持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以法治护航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
赋能企业扬帆出海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在2024年,广东外贸规模历史首次突破9万亿元,达到9.11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13万家,增加7.6%,其中民营企业数量11万家。
一系列亮眼数据背后,映照的是涉外法律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加,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24年9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定》,加大粤港澳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合作、“港资港法港仲裁”等支持力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行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大湾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而在2022年,广东已率先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名义出台《关于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部署实施关于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业统筹规划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引进推荐、机构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以及鼓励扶持广东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去”等多项重点任务举措,创新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支持企业“出海”,广东省司法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律师服务支持“五外联动”的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涉外律师参与重大经贸活动、参与贸易摩擦应对与救济工作等15项具体措施,共同组建省涉外经贸法律服务律师团,开展“以法慧企,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活动和商务法律服务月活动,助力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
展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连接供给与需求、流通与消费的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平台,对于带动实体经济发展、赋能企业出海具有重要意义。广东探索建立律师服务重大展会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展会+法律服务”,为参展企业和“走出去”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法律服务。
2025年5月29日至31日,作为2025年“粤贸全球”系列展会之一,IEAE越南(胡志明)国际消费类电子及家用电器展在越南胡志明西贡会展中心举行。“粤贸全球”涉外法律咨询服务展位再次亮相,广东涉外律师随团参展并在现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为广东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专业护航。
2025年的第137届广交会上,在广东省司法厅指导下,广州市司法局统筹联合粤港澳三地律师、仲裁、公证、调解、域外法查明五大专业力量进驻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服务团队共计168人,由12名“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大使”牵头,联合包括16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11名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2名香港律师、2名香港居民律师、19名调解员在内的112名专业人员团队,以及26名仲裁员、7名公证员、24名查明中心人员,为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等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为期15天、共3期的服务中,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累计提供854次法律咨询服务。广州市司法局已连续四届在广交会设立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累计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提供多次服务。
为更好满足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法律服务需求,广州挂牌成立广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南沙)、广州市南沙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广州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分会,提供“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
“我们的产品在关税和技术上遭遇打压,有什么办法应对?”在第二届智慧照明博览及第16届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来自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遇到的问题提出咨询。中山市涉外法律服务团在现场直接解疑释惑、开出“良方”。中山有序搭建涉外涉企法律服务平台,先后成立湾区西岸(中山)经贸法律服务中心、北部(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跨境投资、贸易等专项服务。
此外,深圳发布《深圳市涉外法律服务指引(2025版)》,整合深圳市36个部门、202家法律服务机构信息及68项服务流程,系统梳理外商投资准入与权益保障、跨境贸易合规指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争议解决路径等涉外法律服务核心领域事项;珠海建立助企公共法律服务团进驻粤港澳大湾区服贸会、中国航展等国内外经贸展会,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东莞构建“公证+产业链”融合服务体系,精准对接电子科技、服装鞋业、家具制造、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出海场景,量身定制公证服务方案,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覆盖海外投资、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全链条法律保障;潮州出台涉外涉侨法律服务“1+5+N”专项行动方案,启动律师惠企行动、普法助企行动、公证利企行动、调解润企行动、仲裁护企行动等5大行动。
近年来,广东省司法厅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携手港澳法律部门持续加强法律服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构建合作制度机制,助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领域“软联通”。
2024年以来,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广东省省长的见证下,广东省司法厅分别与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签署《交流合作安排》,与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签署《法律合作安排》,就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领域合作达成多项共识。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出台了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标准、评审细则和专业操守最佳准则,以及大湾区跨境争议调解示范规则,并在2024年年底发布统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名册》。
广东还率先在全国开展粤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试点工作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深入推进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截至2025年7月,大湾区律师队伍规模已超590人。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相关经验作为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创新案例,入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序的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经济篇首篇《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深入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建设
打造一流仲裁机构
当前,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跨境投资、贸易、技术合作呈几何级增长。构建高效、公正的争议解决机制,是推动大湾区迈向全球创新要素汇聚高地的动力源之一。国际仲裁是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东聚焦建设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支持仲裁机构联动港澳、对接国际,深入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建设,努力成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仲裁首选地或重要目的地。”广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广东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仲裁工作发展,在联席会议上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仲裁员名册”工作项目。
2024年,广州、深圳两家仲裁机构涉外案件争议金额601亿元,占全国30%;涉外案件当事人累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全部国家和地区,其仲裁裁决也在美国、新加坡等世界多个法域得到承认与执行。
近日,在一宗涉澳借款合同纠纷中,珠海国际仲裁院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开具调查令申请。珠海中院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具调查令协助商事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办法(试行)》,依法为珠海国际仲裁院发出仲裁调查令。这是全国首份涉澳商事仲裁案件调查令。
早在2024年10月,江门中院就应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申请,开具了全国首张涉港商事仲裁案件调查令,用于收集、调查关于企业资质存续情况及接受处罚情况的证据。
展望未来,陈旭东介绍说:“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和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推动在国际贸易、海事海商、知识产权等领域树立广东品牌,助力广东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能级开放平台。”
2024年广东省涉外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
广东涉外律师随“粤贸全球”展会走进迪拜
第三期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推介会暨内地法律实务交流对接会举办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仲裁大赛圆满收官
环太平洋律师协会(IPBA)2024年仲裁日活动在深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