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多措齐驱并进,有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市将如何继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平安善治之城呢?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探讨。
记者 黄桂安:观众朋友,我现在在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此情此景是不是已经令你心旷神怡了呢?干净整洁的村道、整齐有序的庭院,还有我身后花园式的村民广场,到处都是360度无死角的美丽乡村画卷。
我现在来到了金町村的村委会,这里是更好地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堡垒,在里面有一个“法宝”,这个“法宝”可以助力金町村社会治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这个“法宝”就是我们身后的这块大屏幕——“民情地图”,“民情地图”为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发挥了大作用,接下来我们就请金町村党总支书记陈书记为我们介绍一下“民情地图” 。陈书记,您好,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民情地图”到底是什么?
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党总支书记 陈威:我们金町村全村安装了100个摄像头在重要的路口,通过“民情地图”可以了解村内的各种情况,全村分为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及时掌握了解网格的情况,比如村内的治安情况、环境卫生,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及时解决,村干部经常与村民进行沟通,通过钉钉App上报村内大小事情到“民情地图”,方便村民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该村在应用“民情地图”的同时,着力打造了“便民利民服务队”“急难险重突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三支村级基层治理队伍 ,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无违法上访、无毒害、无群体性事件。其中,2015年成立的“矛盾纠纷调解队”是一支由村党组织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该团队成功协助村“两委”干部调解土地纠纷等问题78起,调解邻里矛盾122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夕阳红”调解服务队成员 陈学尧:前几年有一个工伤的纠纷,调解以后协商赔偿伤者40多万元,后来双方同意,双方非常感谢我们夕阳红调解服务队。
金町村的实践,是我市利用大数据构建“民情地图”、创新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具体场景。近年来,我市紧密围绕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实施“平安细胞工程”,巩固深化“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治理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立“1+6+55”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中心,以“民情地图”为支撑,以“全科网格”为抓手,以走实走好群众路线为根本,全面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以“小安”积“大安”,以基层平安推动汕尾全面平安。
市委政法委社会治理工作科科长 杨炯涛:一是数据赋能,精心绘制“民情地图”,通过汇集32个党政部门435类数据,建成涵盖人、事、地、物,组织的民情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优、自治好;二是优化布局,织密织细“全科网格”,以镇、村、组为单位划分,大网格56个,中网格868个,小网格4555个,将公安、消防等15个部门,涉及基层社会治理18项服务管理事项,统一纳入“一张网”管理,实现群众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三是坚持党建引领“五治一体”,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突出共治“齐抓共管”、突出自治“激发活力”、突出法治“定纷止争”、突出德治“春风化雨”、突出善治“提能增效”。
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收到网格员上报事件48万多起,其中96%化解在村一级、3.9%化解在镇一级,0.1%化解在县级以上(含本级)。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市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分别为3021起、4352起、6167起,排查化解成效逐年提升。2020年以来实现了重大敏感节点“零非访”,全市四个县区先后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三无县区”光荣牌。我市创建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和31个,积极引导3336个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建成市县镇村四级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891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908个,谋划布局4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3+2”现代产业体系、“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带动群众稳定就业。2020年、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前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一些影响安全稳定的隐忧隐患依然不少,我市社会治理手段仍有待改进。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名副其实、令人信服的平安善治之城,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考题。
市委政法委社会治理工作科科长 杨炯涛:目前,我市社会治理方面主要存在制度供给系统化能力、治理主体能力、工作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多元之治合力仍需提升,以及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未得到最大化发挥等短板不足。下来我市将以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重要抓手,聚焦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方式创新,突出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突出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共建共治共享拓展。
记者 黄桂安:在社会治理方面汕尾具有不少成功经验,我们该如何乘胜追击,破解瓶颈,当中必定需要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共同奋进,接下来我们邀请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殷玉萍教授,和我们一起探讨。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殷玉萍: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加强党委领导和明确政府职责,协调政府治理和社会协同及居民自治,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增强法治思维对完善社会治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提升社会治理“四化”水平,即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其次要完善社会治理“基础”效能,不断增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能力,巩固基层政权,充分协调城乡社区治理各方补齐短板,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牢牢把握基层民主的正确发展方向,发展基层民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协同参与,最后,要打造社会治理民生“靓”点,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美丽状态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格局,实现平安之城、善美之城和幸福之城的创建。
记者 黄桂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一起期待,汕尾在新的赶考之路,继续答好社会治理这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