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百千万工程”增添靓丽底色
2024年以来,汕尾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总体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百千万工程”明珠系列攻坚行动具体要求,按下“三线”整治“提升键”,依托“明珠一号”攻坚行动完成“三线”整治行政村667个,整治覆盖率96.39%;依托“明珠五号”攻坚行动完成全市高铁、高速、国道等主干道“三线”整治1813处,线路下地34.46公里,线路迁改(含前线改后线、拔杆上墙)56.12公里;依托“明珠六号”“明珠七号”攻坚行动推进典型镇村“三线”专项整治,推动城乡风貌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一定成效。
一、高位统筹,协同推进。汕尾市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把“三线”整治作为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的第一战场,完善了“市领导挂帅统筹+行业部门协调推进+县区领导蹲点跟进+管线企业积极落实”的“三线”整治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统筹,多次指示批示和召开专题会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多次带队赴各县区督查指导、现场办公;市工信局出台系列“三线”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在重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上精准发力;县(市、区)党委、政府落实分管领导、工信部门、镇街主要领导蹲点跟进工程进度,做好现场工作调度指挥、复盘和群众工作;各管线企业主动担当,向上争取资金,每日投入施工人员超500人开展“三线”整治。
二、聚焦重点,点线结合。聚焦整治重点,全面详细摸排全市“三线”现状和底数,形成“三线”整治“一张地图”,并明确整治方式和完成时间,排好“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同时,结合主干道风貌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工作,以典型镇村为“点”,高铁、高速、国道等主干道为“线”,点线结合推进“三线”整治。如推动陆丰市碣石镇、海丰县可塘镇、大湖镇、梅陇镇、陆河县河田镇、螺溪镇等地主干道线路下地,以“一户一表”改造为抓手,采用外立面平整成片路段拔杆上墙、后巷整齐有序路段“前线改后线”、外立面统做广告牌路段线路藏匿修饰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消除主干道“三线”存量隐患。
三、明确标准,分类整治。汕尾市在借鉴全国“三线”整治优秀经验及结合全市城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出台《汕尾市农村“三线”整治标准及验收工作指引(试行)》。以“美观安全有序”为标准,运用“剪除、捆扎、贴墙、入管、更新、美化、入地”等方式,推动横跨线路能落地的尽量落地,重点线路沿线拔杆上墙,前线改后线,加快推进“一户一表”,杜绝“反复扎辫子”实现总体美观、安全有序。以“特色文旅节点”为重点,将“三线”整治与特色旅游点打造紧密结合起来,如推动陆丰市金厢镇金厢主街、红海湾开发区海边街、市城区晨洲村、灶物码头等区域“前线改后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供电、供网服务助力当地产业振兴,对海丰温厝村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和电气化建设,既完善配套用电,提高供电质量,又促进村容村貌提升,更好地支持制茶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以“电气化示范村”为抓手,由管线企业与省能源集团、中铁集团联合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南联村打造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气化示范村,推动横跨主街“三线”下地、主要街道线路迁移改造、屋顶光伏、充电桩建设等工作。
四、同步规划,共同提升。注重统筹规划建设通信线路公共路由,引导陆丰市碣石镇、海丰县可塘镇、陆河县水唇镇等典型镇将圩镇通信线路整治纳入乡镇规划;协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依法批准的电力、通信建设布局规划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协调住建、交通、代建、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将“三线”整治纳入新改扩建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典型镇村建设等项目。目前,汕尾市中央商务区、品清湖片区基础设施(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汕尾品清湖南岸段工程)、海丰县城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三环海丽大道互通工程)、海丰县城北部新区发展单元HFXB-02-1606-01地块等项目均已为通信管线建设规划预留空间。
五、严格督导,巩固成效。汕尾市组建“三线”整治专项督查队,实施全面排查和迅速整治“两轮驱动”工作机制,常态化对重点整治地段加强“三线”整治督导,强化“以督促改、以改促效”,着力推进城乡风貌和人居环境提升。2024年以来,市工信局以“百千万工程”“明珠”系列攻坚行动为契机,依托常态化督导机制,对6个县(市、区)42个镇(街道)89个村(社区)开展“三线”整治专项督导。同时,汕尾市创新方式方法赋能“三线”整治,如汕尾供电局依托南网智瞰平台数字化能力,将“三线”整治融入服务“百千万工程”一张图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三线”整治排查、整治、评估、管控可视化,并使用无人机辅助巡线确认主干道沿线的杂乱线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六、群众路线,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电视、网站、微信等各种宣传阵地媒体作用,推动各县(市、区)加大“三线”整治宣传引导力度。压实村(社区)属地“前置”管理责任,推进部门、属地、企业、群众齐抓共管“三线”整治,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将“三线”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激发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整治的“主人翁”意识,杜绝个人随意乱拉乱搭“三线”行为,常态化推进“三线”整治,防止“三线”问题反弹。逐步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相互监督、共同维护“三线”秩序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家园的美丽“天际线”。(市工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