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要闻 > 科技动态
分享到:
立足“全球最大” 建强“科普航母” 广东科学中心聚力推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3-09-27 18:18
  • 来源: 南方日报
  • 发布机构: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字体:    

  近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在广东科学中心,43名小学生在实验辅导员的引导下观看直播,并同步进行了地面相关实验。

  十有五而志于学。在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的珠水之畔,睿智的“少年”羽翼渐丰,影响日广。

  自2008年建成开馆以来,这艘“全球最大”的“科普航母”扬帆起航。如今,15岁的科学中心仍不断自我进化、迭代更新,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广东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广州的城市名片。

  接待公众超2400万人次

  全球最大科学馆建成业界样板

  暑假,科普研学活动成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首选。科学中心日均接待游客过万人,自2008年建成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超过2400万人次。

  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7万平方米的科学中心,有12个常设主题展馆、近600件(套)展品及多个临时专题展区。建筑运用了隔震、钢网壳等多项技术和自然通风、太阳能等节能环保措施,曾荣获多个“绿色建筑”奖项。在馆内,打造了集巨幕影院、球幕影院、虚拟航行动感影院、四维影院、三维影院等于一体的科普电影集群。在室外,还有融自然、科技和艺术为一体的室外科学探索乐园,拥有8万平方米生态湖、上千种岭南特色植物。

  巨幕科普电影秀、“火星生存大挑战”主题研学课……为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研学需要,科学中心今年开发了4种新课程,进一步丰富科普研学的形式和内容。

  近年来,广东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普与科创“两翼齐飞”中,科学中心成为重要的上升支撑。

  为提升吸引力,近年来科学中心对一期共7个展馆进行更新,改造率达80%。尤其是2018年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称号后,科学中心继续全面加强场馆更新改造,2022年启动第二期更新改造和新建工作,进一步促进场馆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优质的科普教育能为青少年培养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品质。为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做好中小学生的“科技第二课堂”,科学中心全面打好“线上+线下”教育组合拳,将科普资源网络化的同时积极加强与中小学校的交流合作,配合开展校内科技课、科技节等,共同开发馆本课程、校本课程。面向中小学生群体举办的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截至目前已举办12届,直接参赛人数1.4万人次,参赛学校约1500所,全面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社会化协同办馆

  凝聚大湾区科普发展新动能

  6月,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在科学中心举行决赛,入围选手中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67岁。除了专职的科普讲解员外,还包括教师、医护人员等科普爱好者,体现出全民科普的良好氛围。

  科学中心主动链接社会资源,撬动多方力量做大科普蛋糕,打造“科普五进”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科普基地、场馆、科技企业等多方力量,针对青少年、农民、工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讲座、表演、科学实验和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目前已吸引广州地区超100家科研院所、科普单位和2000多名科普工作者参与活动,累计开展活动75场,直接受众超70万人次,获评2022年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贡献奖(组织)一等奖。

  自2017年起,科学中心在行业内首创跨界融合社会化协同建馆新模式,以“馆企”模式建成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与云南白药跨界合作的“云南白药体验馆”成为昆明工业旅游的亮丽名片;采用“馆政”模式建成全国首个大型互动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研制一批互动式、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展项,展馆面积3500平方米,共108个展项,其建设填补了行业空白。

  同时,为加强区域科普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科学中心还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东科技馆研究会、广州科普联盟三大科普共享平台,整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依托平台承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交流、广东科普嘉年华、粤港澳中小学生互访研学等,成效显著。

  为实现“科普+企业”“科普+文化”等多元发展业态,科学中心还积极将科普创新成果在多行业进行场景应用,如与广州“中华广场”协同建成“叻科魔法学院”展,将科普项目推广至商业场所。

  强展项研发树行业标杆

  携手国际力量做强科普策源地

  登陆火星,建设基地……7月15日起,来自澳大利亚的“行星先锋”巡展在科学中心展出,16组设计巧妙的互动展项带领观众“离开”地球,“穿越”星际到另一个星球上“生活”。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科学中心担当起科普展览“策源地”重任,为大科普事业集纳创意、形成计划、推进行动。一方面,加强国际优秀临展引入,从爱尔兰、瑞士、英国等引进的“错觉”“深海探奇”“野外生态摄影”等展览深受公众喜爱。另一方面,增强展项研发硬实力,科学中心在自主研发“人与健康”“走近诺贝尔奖”等12个巡展的基础上,与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合作研发“超级细菌:为我们的生命而战”展,与美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合作成功研发“大脑”展。

  2022年,科学中心和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印度科学博物馆协会联合研发“希望之苗”,展示疫苗快速开发、生产、运输和分配的幕后故事,备受游客好评。

  辐射带动成果突显,广东科普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开馆以来,科学中心累计举办主题临展50余个,自主研发临展全国巡回站点80余站,有效拓展了科技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要发挥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加强科技馆专业能力建设,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深入开展科普学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形成多功能、研究型、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表示,科学中心正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普研发高地,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展览研发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为全球科技馆建设运营和科普策展模式输出中国方案。

  对话

  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

  打造现代化、人文化和智慧化的国际综合型科学中心

  走过15年峥嵘岁月,广东科学中心接下来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科学中心又将迎来哪些改变?笔者专访了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

  问:下一个5年,科学中心要实现怎样的高质量发展?

  卢金贵:科学中心将坚持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学术交流和科普旅游四大功能全面均衡发展,到2025年,把科学中心建设得更为亲民、更富智慧、更具包容、更有特色、更加美丽,场馆服务、展览展示、教育活动、科普研究、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努力打造一个立足广东、面向世界和未来,兼具现代化、人文化和智慧化的国际综合型科学中心,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科普教育阵地、广东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窗口、粤港澳大湾区科普研发高地、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和大众喜爱的科普旅游胜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

  问:作为全球最大的科学中心,未来的广东科学中心如何更具智慧、更有特色?

  卢金贵:要把握时代要求和潮流趋势,促进场馆业态和空间形态、信息生态的高度融合,树立高效、便捷和智慧的现代化场馆形象。比如,要联通“信息孤岛”,以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体验为核心,提升场馆票务、导览和安全服务,给整个科学中心装上“智慧大脑”。

  同时,把握战略机遇和区域优势,打造富有湾区地域特色、广东先发特色和科普研究特色的科学中心。紧贴市场探索科普文化产业模式,打造中心知识产权形象、研发科普文创产品、搭建科普产业服务平台,努力创造出更多满足公众需求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问:如何让科学中心更接地气,使民众获益?

  卢金贵:要加快常设展馆和影院更新,在形式上增加体验互动性,在内容上增强知识趣味性,满足公众科学技术知识更新迭代需求。同时,要加强科普巡展研发和推广,加大优质临展引进力度。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公众开发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科教内容,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同时,依托已有展教资源,加强与教育部门、机构合作,打造一批兼具场馆特色并符合公众需求的研学精品项目。

  同时也要持续推进优化场馆服务,对标5A级景区标准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升讲解水平和技巧,针对不同人群,增设个性化讲解、外语和手语讲解服务等,用有温度的服务赢取观众更高的满意度。

  ●累计接待观众超240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近4万人次,公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举办超50次专题特展,先后自主研发展览超20个,国内巡回展出80余站。

  ●举办300场次科学探究营地、100多期珠江科学大讲堂、200多场小谷围科学讲坛和12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

  ●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300项。

  ●2011年成立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会员单位47个;2011年成立广州科普联盟,会员单位160多个;2018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会员单位20个。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外观专利124项;发表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编著和丛书30余部。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科技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