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要闻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政策引导+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驱动!汕尾多维创新生态激活新质生产力
  • 2025-08-12 15:34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字体: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发展定位,以实干精神推进科技创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在科创平台建设方面,我市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资源,推动产业服务与重大平台协同发力:汕尾市中大海洋科学院正式运作,聚焦海洋产业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模式;省科学院汕尾产研院、汕尾广工大创新院深入156家企业调研,梳理92项技术需求,规划建设食品、时尚产业等公共技术平台,通过7场成果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融合;“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投运,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近20家主流媒体关注;全国首个海上综合能源岛创新平台启动建设,并被纳入广东新型能源体系重点工程;中天科技集团建设的省海洋能源装备重点实验室落地,南海海缆公司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行列……重大科创平台成为产业升级重要支撑。

  今年4月,新质科教城规划落地,新质科教城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涵盖高新区及红草、香洲、马宫等镇街,是汕尾科教资源最密集、高端人才最集中、科创能力最突出、新兴产业最集聚的区域;该规划包含深汕中心医院、深汕中医医院、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等61个创新主体,拟新增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39个科研平台,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产学研用”生态,这是我市区域创新布局与创新主体培育同步推进的生动实践。我市还密集出台《汕尾市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汕尾市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科技政策,从资金、税收等方面为创新“护航”。在稳步推进国家级高新区申报上,我市交出了亮眼数据: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其中中心园区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今年上半年科研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8.3%

  创新生态优化与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我市创新岛升级“双岛多礁”2.0模式,累计入驻企业及团队199家,孵化落地中小企业52家,助力124家企业在广深建技术中心,19家企业与深圳大学、清华研究院等达成产学研合作,获知识产权229项,转化成果18项,带动项目落地额近100亿元;12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组成40支团队深入基层,获320万元专项支持,为农业科技进步注入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137家,较2023年同比增长24.5%3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创新主体对产业的拉动作用显著。

  “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科技攻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科技工作者仍将忠诚担当、奋发作为、打破桎梏。将狠抓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立技术经理人队伍,畅通成果转化路径,狠抓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抓好创新岛建设运营、高企培育、“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建设、市科技馆建设,推进新质科教城规划建设,让企业创新主体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让科技创新平台更广泛地扎根汕尾,开展高精尖技术攻坚,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让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越来越畅通,营造更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科技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