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海丰县梅陇镇与联安镇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党建为纽带,成立全省首个镇域临时联合党委,通过“组织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联动、治理协同”的创新实践,推动两镇从“单打独斗”迈向“协同发展”。一年间,梅陇镇环保集聚区入驻超120家企业,带动产值翻倍;联安镇旅游人数突破60万人次,同比增长8%。今年5月,海丰县梅陇镇联安镇临时联合党委获评“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称号。
一是党建引领破壁垒,打造协同治理新模式。联合党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破解跨区域发展“中梗阻”。通过组织架构革新,构建“1+4”组织体系,由10名委员统筹,下设党委办公室、党建和人事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4个办公室,协同解决两镇各项中心工作;统筹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力量用于执法、社会治理工作,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同时,积极落实协同创新机制,制定联合党委会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大事共议、实事共办”原则,打破“各自为政”观念定式,建立238项履职清单,精简会议文件50%以上。如在比亚迪项目征地中,两镇干部混编为“党员突击队”,采用“5+2”“白+黑”模式,7天完成征地、15天清表2.2万棵作物,39天实现总投资40亿元的比亚迪电芯项目落地。
二是产业协同强根基,激活全域振兴新动能。一是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加速跑”。紧抓“深度融湾”机遇,推进深汕合作拓展区建设,收储土地3.1平方公里,引进总投资超44亿元的比亚迪、上海和达等项目,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地初见雏形,带动两镇形成“制造牵引服务”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二是助力推进传统产业“向高攀”。持续擦亮梅陇金银首饰特色产业品牌,推动梅陇首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成20栋环保集聚区厂房,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5亿元;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电商直播”新业态,打造梅陇“阿里国际城”。三是用心谋划农文旅“融出彩”。以联安、梅陇连片农田、生态景观等资源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链条,提质扩面“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有效串联坡平红色村、联安湿地等文旅节点,加快厦陈民宿等农文旅项目建设,精心举办乡村歌手大赛、农事运动会等活动,年均接待游客超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000万元,推动“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三是设施共建补短板,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一是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打通断头路,完成联安Y302线等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新建“四好农村路”12公里,两镇主干道“白改黑”8公里,实现内部交通“微循环”与外部联通“大畅通”。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同步升级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成梅陇排水防涝工程、联安农贸市场等民生项目;14个村级幸福食堂覆盖3万余户,“梅联通办”政务服务受理2.5万次,12345热线办结率100%,让群众享受到“跨镇同质”服务。三是抱团协同作战攻坚城乡风貌。持续强化整体风貌管控,有机融合梅陇镇“首饰之都”、联安镇“水鸟之乡”等要素标识,高标准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实现“局部美”向“全域美”跨越。
四是资源共享聚合力,释放协同发展新效能。一是土地集约利用。充分研判、全面激发各类要素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特别是在推进比亚迪项目中,联合党委之间紧密对接,联安镇充分利用征地拆迁外运土方,有效消纳13万立方米土方用于村道建设、完成外迁树木补种400余棵,节省大量资金,推动梅陇镇仅用时15天完成2.2万棵地上作物补偿,进一步刷新项目落地建设速度。二是社会力量汇聚。梅陇镇谢厝乡在全省首推“强村公司+乡村工匠”模式,推进城乡风貌提“质”增“颜”,实现农房大变样。利用金银首饰之乡优势,发动村民发展乡村电商产业,建成20家电商工作室。与此同时,联合党委统筹推动海丰鹭影禾香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3A级景区,大力发展“钓娱经济”“民宿经济”“休闲采摘”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吸引郑宜波、陈训成、黄智雄等艺术家回乡创办工作室,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
来源:海丰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主办:汕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版权所有:汕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04号
粤ICP备05063439号 网站标识码:4415000052
联系电话:0660-3365889 地址:汕尾市城区汕尾大道南工信大厦
版权所有:汕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技术支持:南方报业集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