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别非法集资?
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或变相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四个特征即涉嫌非法集资:
1、非法性。
两种情况: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二是借用合法经营形式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即以生产经营、商品交易等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2、公开性。
集资人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微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形式多种多样不拘—格,以虚假宣传居多。
3、社会性。
集资对象为社会公众,即不特定对象,集资者众多。注意:向特定少数人吸收资金不属于非法集资,比如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的借贷行为不是非法集资,但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参与进来就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资;单位内部的集资不是非法集资,一旦扩大到社会公众就涉嫌非法集资。
4、利诱性。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高额回报”是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
二.非法集资有哪些形式?
非法集资的形式很多并不断“推陈出新”,主要有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四大类,表现形式主要有:
1、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经济、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2、用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3、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进行非法集资;
4、利用民间组织(如“会”、“社”)或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5、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6、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7、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8、通过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9、利用投资理财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10、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1、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2、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13、利用“电子黄金”等“贵金属投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14、利用P2P网贷平台、众筹等新金融业态进行非法集资;
15、以所谓定向增发原始股、“新三板”扩容、股权众筹转让股份或设立公司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16、以购买虚拟货币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三.非法集资有哪些手法?
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回报、高调宣传造势、利用亲情诱骗。典型“四部曲”:画“饼”—造势—吸金—跑路。
首先,编织“高大上”的项目,把投资者的胃口”吊”起来。
第二步,利用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把声势做大,展示或真或假的“技术认证”、“获奖证书”、“项目批文”,有的公布领导视察的影视资料或老板与政府要员、明星合影,有的甚至故意把活动选在政府会议中心、礼堂进行,请不明真相的官员出面“站台”。
第三步,通过“返点”、“分红”给投资者初尝“甜头”,投资者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
最后,非法集资或因原本就是“庞氏骗局”人去楼空,或因项目与集资规模严重不符导致破产清算,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集资群众遭受惨重损失。
四.如何避开非法集资陷阱?
“看一看”。看公司资质、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相关部门的批文;是否有金融业务活动或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的资格;投资项目是否属实。可上权威网站查证。对超出经营范围,频繁变换公司名称、地址、投资的项目,张冠李戴、夸张粉饰、项目子虚乌有的理财产品一定要慎之又慎。
“想一想”。许诺超高收益率,以个人账户或现金收取资金,现场交本金即付部分提成、分红或利息,在人群流动或聚集区域摆摊设点派发广告招揽资金,在宣传单上印领导照片、讲话、会议文件等用以证明所推销的项目受政府支持,怂恿群众将房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后投资所谓“项目”、“理财产品”,招揽群众到宾馆、写字楼参加“投资推介会”,群发短信介绍理财等一般都不靠谱。对于一些动辄承诺回报率高达百分之百的项目,投资者坚决不能参与。
“问一问”。投资之前最好能咨询专业人士,起码找几个“明白人”“合计合计”。建议老年投资者,投资前一定要征求家人或子女的意见。
“六不”远离高息高利诱惑:
高息“诱饵”不动心
老板“实力”不崇拜
“官方”背景不迷信
“合法”吸储不大意
熟人“热心”不轻信
违规吸储不参与
五.如何理性应对P2P网贷?
特别提醒投资者高度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流动性高、宣称“可以随时赎回”的P2P产品。表面看兼具了高收益和流动性两种优点,然而实质上,当P2P借款尚未到期时实现随时提现,钱只能来自P2P的“垫资”——资金池。二是只有产品名称、收益率、期限、起投金额的产品。这类产品没有关于借款人的任何信息描述,投资者完全不知道资金的流向和用途。
P2P网络借贷属于信息中介机构,只能进行“点对点”、“个体对个体”的交易撮合,不能充当信用中介,投资者签订借款合同的对象不能是平台本身;P2P本质上是向陌生人出借自己的资金,属于较高风险类的投资,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
六.如果不小心已经参与非法集资应该怎么办?
参与非法集资,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发现自己参与非法集资,应第一时间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报案越早挽损率越高,千万不能对犯罪分子抱有任何幻想,以免给其更多挥霍、转移资产的时间。保留好相关证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债权登记和清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