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汕尾市生态环境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核与辐射安全

我国持续开展管辖海域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未见异常

发布日期:2025-10-11 来源: 中国环境APP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海洋环境安全事关各国民众健康和国际公众利益。保护海洋环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持续开展了海洋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洋辐射环境总体良好。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领域的权威专家,全面了解我国管辖海域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及成果。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工作,2007年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组建伊始,就将近岸海域辐射环境纳入监测范围。2021—2022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两次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相应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赵顺平表示,“通过在管辖海域内科学合理地布局监测点位,组织辐射环境监测专业机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持续开展常态化监测工作,可以较好地掌握海洋辐射环境动态变化。”

  《2024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汇总介绍了我国管辖海域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我国管辖海域海水中氚、碳-14、锶-90、铯-134和铯-137等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沉积物中锶-90、铯-134、铯-137等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姚子伟研究员介绍说,“2023年起,生态环境部针对性加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的范围和频度,每年组织开展春、夏、秋3个季节的管辖海域辐射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3家直属辐射监测机构,沿海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等30余家单位,500余名技术人员持续参与监测工作。截至2025年6月,已获得4600余条数据。这对于掌握我国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水平和变化趋势、追踪可能的污染迁移路径、制定相关海洋环境质量标准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可以及时发现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的异常变化,有效防范放射性污染风险,切实维护我国管辖海域辐射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海洋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杨端节表示,“近些年来,我国进一步强化了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措施,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次,监测项目除氚、碳-14、锶-90和铯-137外,还增加了碘-129、钚-238、钚-239、钚-240和镅-241等特征核素,持续跟踪海洋辐射环境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未见异常,海洋辐射环境质量是有保障的。”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
主办:汕尾市生态环境局 粤ICP备05063439号 网站标识码:4415000052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04号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660-3344605 版权所有:汕尾市生态环境局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统计代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