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汕尾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025015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5-09-28 17:03 来源: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机构: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 打印

农工党汕尾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锚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加快构建汕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第2025015号)收悉,根据《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市两会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政协汕尾市委员会2025年重点提案督办工作安排方案》的工作要求,我局制订《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2025015号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经综合各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汕尾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及市委“1+2+9”工作要求,聚焦“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战略发展定位,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强化规划统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立足汕尾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培育及产业布局发展研究,取得实质性成果。以《汕尾市“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培育及产业布局发展研究》为总纲,配套出台了《汕尾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方案》《汕尾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汕尾市加快推进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汕尾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7年)》等产业政策措施,正在组织编制《汕尾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目标,锚定重点核心产业补全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第一产业态势良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平台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建设能级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完善。目前,全市共创建了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培育30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35个“粤字号”农产品品牌。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开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4个,总投资约36亿元;同时储备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0个、预计总投资约99亿元,初步构建了集育种、养殖、科技、加工、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链,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14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位居全省前四。

       第二产业稳步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1%,全省排名第7位。电子信息产业活力迸发。捷信精密设备制造项目成功落地汕尾高新区,信利光电触控玻璃盖板、集成触控模组及摄像模组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获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资金2250万元,汕尾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全市“零”的突破。上半年,电子信息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端装备制造能级巩固提升。中船科技即将开工,中电建、天顺风能持续扩大生产,宝丽华新能源开展1号、2号锅炉升级改造,南海海缆聚力研发超高压大长度高端海缆取得阶段性成效。上半年,产值实现双位数的高增长。全业态综合能源体系扎实推进。截至目前,汕尾市已并网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建成了粤东地区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陆丰核电1、2号机组项目总装机240万千瓦,已完成反应堆厂房钢衬里安装及主厂房浇筑,同步推进配套输电工程与市政接入。3、4号机组已完成可研报告及地质详勘,纳入国家核电中长期规划的候选项目。陆丰电化学储能电站目前首期规模100兆瓦/200兆瓦时,已取得项目备案与施工许可。陆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纳入国家能源局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建项目装机容量140万千瓦,预计2028年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拓展延伸。深汕合作拓展区比亚迪项目钢结构厂房基本完成,预计第四季度实现生产线部分投产。汕尾市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绿色制造产业园项目,将依托汕尾产业规划、港口物流、绿电资源等禀赋优势,以及比亚迪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产业链辐射带动等综合优势,在核心零部件生产、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8.57亿元,增长10.7%。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梅陇首饰环保集聚区、海迪时尚美都产业园进驻企业237家,可塘镇长桥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预计年底完工。海丰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带被省商务厅择优遴选为第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带”。今年上半年,纺织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4%;金银珠宝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食品工业扎实推进,依托海丰食品谷,引进食品相关产业项目12个,涵盖生产加工、设计包装、仓储保存、冷链物流等产业链企业,总投资45.9亿元,已投产6家、正在建设5家、规划设计1家。

       第三产业活力显现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紧抓十五运会契机,创新策划“坐着高铁来赶海,跟着赛事来旅行”等文旅体系列活动,“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消费提质”模式成效显著,形成新的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510.88万人次,同比增长24.3%,其中过夜游客196.94万人次;同比增长23.6%;旅游总收入58.82亿元,同比增长29.3%。商贸服务创新发展。一是龙头引育赋能带动效应显著。淘天自营、抖音作业帮、京东凯盛三大平台合计贡献社消零增速3.0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28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粤东西北地区第1位。二是海丰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入选广东省首批“跨境电商+产业带”试点,上半年举办两场汕尾金银珠宝首饰跨境电商资源对接会,助力打响特色产业品牌。上半年汕尾市金银珠宝网络零售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78.7%。三是深入实施“数商兴农”行动,通过搭建信息资源交流平台,达成电商平台、荔枝供应商、网络达人三方荔枝销售合作意向,推动荔枝市场营销工作走深走实,护航荔农增收。上半年,汕尾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3.08亿元,同比增长5.1%。现代物流逐步壮大。汕尾综合物流产业园、圆通一级智慧分拨中心项目、顺丰智慧分拨中心项目及5个以上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取得新进展,上半年汕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4%。

       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平台承载力有效提升。深入推进“1+1+3”产业承接平台建设,着力完善园区及周边交通、物流、水电热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上半年,汕尾市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46.58亿元,同比增长15.15%,固定资产投资155.28亿元,新建厂房1.63万平方米,签约项目30个。新驱动持续增强持续深化“创新岛2.0”模式,借助湾区资源加强创新主体引进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连接通道。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培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创新主体。截至目前,汕尾全市高企存量13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40家。全市创新岛已累计入驻企业(创新团队)182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化农业、新材料等产业技术领域,引进科技人才近217人,入驻企业和团队完成各类知识产权申报共229项。人才招引力不断强化。紧扣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汕尾市以“逐梦汕尾 共创未来”为主题,精心策划开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教育、医疗等7个专题招引,提供8601个优质岗位。今年来,通过一系列招引活动,共签约引进各类人才3125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54人、大学生2971人,为汕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聚焦人才政策服务保障。今年来,共为308位高层次人才办理补贴申领服务,共计受理金额1125万元。同时,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1-6月,为企业解决用工12646人次。金融服务供给保障逐步优化。构建“政银企”协同生态,对接政策性金融资源,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我市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上半年,我市制造业贷款余额87.08亿元,同比增长1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5.16,同比增长2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9.97亿元,同比增长13.38%。全市累计谋划和申报的债贷联动项目共58个,总投资约426.73亿元,涵盖海洋牧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港口码头、产业平台等领域重点项目,已有11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总授信额达44.94亿元,授信项目已放款10.7亿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出台《汕尾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推出“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无证明城市”“深汕零距离”“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节假日不打烊”“跨县区‘一照多址’改革”等举措,深入开展“千干助千企”服务企业行动,办好品清湖企业沙龙等系列暖企、扶企活动,陆丰市被评为“广东省信用县建设专项类首批示范单位”,数字政府改革成效持续领跑粤东西北,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进入粤东西北前三。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为契机,结合“十五五”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全面分析制约各类产业转型发展突出问题,结合各地产业特色,明确产业发展路径、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具有汕尾特色、创新力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深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专班作用,加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政策措施支持,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保障,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根据《汕尾市2025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方案》,加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标的监测分析,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三)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抢抓省产业有序转移机遇,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以及低碳能源、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挥“链主”企业上下游项目带动以及商协会作用,加大标准厂房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高质量、强带动的产业链关键项目入驻生产,主动承接深圳等大湾区产业溢出,招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

     (四)持续提升平台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1+1+3”产业承接平台,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以增加适应各类制造产业的标准化厂房、定制化厂房建设,提升平台承载能力、承接产业项目转移。2025年全市产业园区投入开发建设资金将达到40亿元以上,解决园区供地瓶颈,推动县区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完善标准厂房、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优化高速公路、港口、铁路规划建设,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对主要产业园区的辐射覆盖和高效衔接。

     (五)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支撑。充分发挥广东省科学院汕尾产研院、汕尾广工创新院等科研院所作用,积极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创新平台载体,围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走出去、引进来、强联合”,持续打造“创新岛2.0”,借助湾区资源加强创新主体引进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连接通道,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借助广数所汕尾服务基地与深数所汕尾工作站“双平台”资源力量,推动特色数据产品或能力上架流通,实现数据资产变现。

     (六)强化金融服务供给。加强“政银企”对接,建立重点产业项目融资跟踪服务机制,定期组织融资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创新“信保基金”产品体系,优化“融资专项资金”使用机制,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化基金引导,引导市金控公司持续走访我市传统产业企业,利用好汕尾产业基金对优质的转型升级项目进行基金直投,积极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龙头企业并购重组。鼓励市金控公司在所属产业基金下专设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专项基金,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门的直接融资渠道。

     (七)深化人才保障服务。持续加强人才引育。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靶向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依托红海湾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动对接引进国内外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借鉴深圳经验,探索实施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学科专业强链补链计划,争取增设、引进支撑辖区产业发展的专业。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同向发力的人才合作链条,提升汕尾在大湾区产业链上的分工地位。妥善解决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推动人才政务服务电子信息化,打造高档次人才服务驿站。

     (八)优化企业全方位服务。常态化开展上门走访专项服务行动,重点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通过一事一议形式,予以快速协调解决。强化要素和政策保障,全程跟踪新投产项目进度,及时解决用地、审批等问题,确保项目尽早投产,形成新增长极。抢抓“两重”“两新”、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机遇,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增强竞争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8月29日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版权所有: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网站标识码 :4415000052
粤ICP备05063439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04号
网站地图   地址:汕尾市区康平路发改大楼  电话:0660-3378763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统计代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