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远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镇域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建议》(第2025014号)收悉,经综合各县(市、区)政府,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体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系统谋划。结合城镇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出台了《汕尾市产业强镇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理念,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旅融合产业等类型的产业强镇,推动可塘镇珠宝、梅陇镇金银首饰、红草镇生蚝、水唇镇青梅等镇域产业集群逐步扩大,加快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开展省“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建设镇申报工作,目前,赤坑镇、红草镇和梅陇镇3个镇获批省“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建设镇,碣石镇、南塘镇、东海街道、可塘镇、河口镇等5个镇(街)正在申报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大力推进全域典型镇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12个省级典型镇培育建设工作,并全部通过省的评定。积极推动碣石、梅陇两个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中心镇,成效明显。
(二)加强特色产业培育。一是聚力打造工业重镇。以优势产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海工装备、纺织服装和金银珠宝等产业。红草镇电子信息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恒佳、西迪特等企业已开始投产,泽浩厂房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加快推进厂房验收工作,汕湾一号标准厂房已建成封顶,正在加快招商。汕尾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功申报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全市“零”的突破。碣石镇海工基地加快二期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力度,推动中船科技、虏伯曼等项目在今年开工建设,跟踪服务南高齿等项目前期工作。今年来,中船科技顺利开工,中电建、天顺风能持续扩大生产,南海海缆聚力研发超高压大长度高端海缆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构建完整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条。支持引导公平镇服装企业加大设计创新投入,印发《汕尾市关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从以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自主研发设计、打造自己的品牌转变,构建起从面料到成衣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河口镇依托陆河比亚迪细分优势,加快比亚迪规划院汽车研发(汕尾)试验基地项目、新能源大巴电池组装等生产线建设,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在我市的产业布局。可塘镇充分发挥“中国彩宝之都”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两大区域品牌,引进电商直播分别有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共1000多家(号),日均销售额约200多万元,日均快递发货量约1.5万个。海丰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带被省商务厅择优遴选为第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带”。二是提质打造特色农业。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通过聚焦区域主导产业,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可借鉴的建设项目及产业发展经验,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获批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验收通过),总投资近40亿元,3万多户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同时,创建3个农业产业强镇,其中可塘(水稻)产业强镇已通过评估,成为广东首批国家产业强镇;海丰县城东镇、赤坑镇分别入选2023年、2024年立项名单,现正有序建设中。三是强化服务业赋能。打造长沙湾服务区“交农文旅商”融合阵地,通过非遗壁画、茶文化展示、大戏楼等平台呈现本土文化,联动周边2镇6村开展风貌整治,打造“长沙夜雨台”等节点,春节期间日均游客超7万人次,促进文化传承与区域联动。编制6条覆盖全市的荔枝采摘精品线路,串联A级景区、乡村打卡点与美食街区,形成“采摘+观光+体验”复合型产品。推动“汕农领鲜”品牌进景区,老德头海洋文化园设立旗舰店,联安鹭影禾香生态旅游区推进专柜建设,助力农文旅资源转化,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以可塘镇珠宝、梅陇镇金银首饰批发、电商平台为载体,引导培育珠宝批发销售企业、直播电商企业、产品质检机构,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三)加快镇域园区载体建设。立足有关镇域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加快开发资金投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改善园区投资环境,不断提升镇域产业载体发展能级。红草镇汕湾一号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已建成,基础设施六期正开展沿河路标段建设,八期双回路已开工。公平镇纺织服装产业园完成征地81万平方米,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梅陇镇首饰产业集聚区已经建成20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有200多家企业认购厂房,已有40多家入园生产。可塘镇雅天妮综合环保工业园、海丰金晟宝石首饰园区已完工。可塘珠宝产业环保聚集区工程设计方案已过审,易丰宝石环保工业园已取得投资备案,可塘镇长桥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预计年底完工。陆丰三甲五金配件产业园一期的6个标段已正式开工,污水处理厂项目已于5月底正式动工建设。碣石镇临港产业园第一标段已完工,第二标段完成工程进度80%;深圳汕尾合作园区进一步开展园区交通、竖向、给水、污水、电力、燃气、防洪等7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标准厂房(二期)项目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和方案设计工作;加快深汕大道市政化改造和园区内部道路等项目立项前期工作。
(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一是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引领作用。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作用,支持全市科研院所、乡镇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推海洋牧场技术、农业科技技术攻关。二是推进科技团队帮扶镇域发展。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实际,遴选了来自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40支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共120名农科特派员开展农村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40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共服务带动农户数量198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137个,引进新品种49种,推广新技术22个,举办培训场次21场,培训农户或技术人员1016人次。同时,共有3个特派员团队项目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入县达镇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立项。三是发挥科技专项资金引导作用。落实2024年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项目,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赤坑镇专业镇建设。开展2025年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有关工作,将对红草镇和梅陇镇给予各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五)加强人才保障服务。聚焦靶向引才、精准引才,先后出台《汕尾市“善美英才”计划》《汕尾市“善美英才”计划>实施细则》《汕尾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等措施文件,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为镇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聚焦人才安居服务保障,积极落实《关于印发<汕尾市人才房票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汕委人才通〔2022〕19号)》文件精神,截止目前,共为100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受理发放人才房票,累计受理金额860万元;共为36名于我市购房的高层次人才办结人才房票结算服务,共计发放房票面值金额499.72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镇域产业布局谋划。深入调研镇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产业基础及劳动力资源等情况,精准定位特色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加强市县镇联动,统筹整合镇域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式布局、专业化配套、数字化转型、集群化发展。
(二)加强镇(街)产业载体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统筹布局种植、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建设集“生产+加工+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乡村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整合零散产业用地,支持依托镇驻地、国省道、主要干道,引导企业、社区及社会力量建设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小企业工业园、创业园、孵化园和返乡创业示范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若干规模较大的乡镇工业发展区域。借鉴“顺德村改”经验,探索推进梅陇、长桥、三甲等乡镇工业园改造,新引进项目原则上入园发展,支持园区内企业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各级技术改造资金,通过环保、用地等政策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有序搬迁入园发展。
(三)加强企业协作与资源共享。引导各镇(街)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服装、珠宝、金银首饰等传统产业成立行业协会,支持开办专业市场、举办博览交易会,引导可塘珠宝产业加强与广州荔湾广场、深圳水贝珠宝交易中心、公平服装产业与大浪服装时尚小镇交流合作、产销对接。引导行业协会、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引进淘宝、快手、抖音等官方授权直播基地,促进可塘珠宝、梅陇首饰、公平服装等传统专业镇“上网触电”,拓宽产品销路。
(四)加强企业引进培育。深入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鼓励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协同配合、具有高度创新活力,引领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企业体系。加大对工业企业小升规工作的参与度,全力推动成长性好的小微工业企业加快升级为规上企业,做大做强镇域工业经济总量。深入开展“专精特新万企行”“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优化“粤企政策通”平台应用,开展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实施精准培育。
(五)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专业镇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整合产业龙头企业的资源,抓紧打造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大力组织和发动专业镇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深入摸排人才岗位需求,更新完善《汕尾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大力招引产业技术人才,助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依托“善美村居”“汕尾就业”等小程序,打造“互联网+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品牌,持续开展线上招聘,打破信息、地域桎梏,不断深化人才就业服务。深化人才政策体系发展建设,逐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和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