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财政局 > 专题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政府预决算 > 政府预算 > 2025年度预算报告及表格
关于汕尾市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5-09-16 16:35     来源: 汕尾市财政局    发布机构:汕尾市财政局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2025年8月在汕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汕尾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汕尾市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1)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八届市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扎实开展财政收支管理各项工作,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实现“双过半”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347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代编,下同)的54.1%,比上年同期增收5642万元,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16723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3.9%,比上年同期增收14566万元,增长9.5%;非税收入24623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4.1%,比上年同期减收8924万元,下降3.5%。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6%,比上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584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1.6%,比上年同期增支124619万元,增长9.4%。

  (二)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65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3.9%,比上年同期减收22783万元,下降16.6%。其中,税收收入626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299万元,增长55.2%,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重点建设项目缴交大额一次性耕地占用税;非税收入5196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45082万元,下降46.5%,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一次性非税收入基数较高。上半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2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35.2%,比上年同期减支11589万元,下降4.9%,主要是年度执行中部分省下达资金转列为补助下级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2)

  (一)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2表1、表2、表3)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920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1.0%,比上年同期增收31575万元,增长26.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46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42255万元,增长45.8%。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6696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3%,比上年同期增支42123万元,增长8.3%。

  (二)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2表4、表5)

  上半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19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2.7%,比上年同期增收54415万元,增长145.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59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2712万元,增长269.8%,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基数较小。上半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000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68282万元,增长127.7%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提前批专项债券比上年同期增支15.14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3)

  (一)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3表1)

  上半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5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1%,主要是大部分国企收益在下半年上缴。上半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63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4.8%。

  (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3表2)

  上半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5%。上半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2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7.9%。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4)

  2025上半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14694万元(不含省级统筹险种,下同),完成年度预算的57.7%,比上年同期增收110042万元,增长36.1%。2025年上半年全市社保基金支出完成32494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7.9%,比上年同期增支38283万元,增长13.4%。2025年上半年我市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正常,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当期结余89750万元,累计结余793547万元。

  五、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持续加强财源税源建设,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收支管理各项工作水平,为推动汕尾市加快建设成为“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一)突出抓好财源建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今年以来,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的态势,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将收入组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市委财经委、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专题会等方式高频次调度推进财源税源建设,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实做细全年财源建设工作计划,并明确具体项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推动重点财源项目取得预期进展,夯实财政收入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34亿元,增长1.4%。一是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收跟踪监测,建立财政、税务、林业、自然资源多部门协同的耕地占用税共治机制,推动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实现大幅增长。二是大力盘活政府性资源资产,各县(市、区)积极盘活公共机构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光伏,获得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实现出让收入合计7.7亿元;陆丰市推动烟花爆竹批发仓储项目20年预期收益权拍卖,实现收入1.26亿元;海丰县实施国有贸易市场提质升级项目,实现经营权出让收入1.57亿元等。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土地市场差异化发展,充分依托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陆丰市海工基地、海丰县深汕合作拓展区等产业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有序推进周边配套商服用地和工业用地出让,实现全市土地出让收入13.46亿元、增长45.8%。

  (二)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大决策保障。坚持“有保有压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三保”和重点领域支出需求,2025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9.4%,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必要支撑。一是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倡导节约型机关建设,指导各地各单位切实减少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用于“三保”等重点支出;严格压减“三公”经费支出,2025年上半年汕尾市“三公”经费合计1773.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人民的“好日子”。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审核,大力核减无效、低效或虚高投入,2025年上半年共完成重点项目投资审核137宗,平均核减率达18.7%,有力促进政府投资资金节流增效。二是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统筹资金33亿元,支持开展镇村人居环境和风貌提升整治,助力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典型镇村培育;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统筹资金28亿元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更新,增强园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提升战略性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其中,投入资金16.66亿元支持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建设;聚焦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统筹资金2.88亿元支持推进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八大行动”,宣传引导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绿美建设,支持培育绿美富民产业。三是支持推进城市更新,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81亿元,支持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支持海丰县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样板。围绕构建“西承东联”立体化交通体系,统筹资金5.3亿元支持国道236线城区段、国道228线上英至城东段及甲子至南塘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汕尾品清湖南岸段等交通项目建设,推动白沙湖作业区新建2个15万吨公用码头和3号公用码头。四是支持文旅融合发展,全市投入文化旅游资金1.2亿元,加快市文化中心建设,预计年底正式竣工交付,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推动小岛渔村文旅项目建设,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文旅平台标杆;落实十五运会汕尾赛区专项经费保障工作,支持办好帆船项目比赛、全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等赛事活动等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提升汕尾知名度。

  (三)着力加大民生投入,筑牢兜实民生底线。上半年全市民生领域支出115.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2%,支持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一是全力保障“三保”支出,严格落实“三保”支出的“两个优先”顺序要求,将“三保”支出足额列入预算并优先保障。上半年全市“三保”支出98.29亿元,支出率55.2%,各县(市、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均能按时足额落实到位。二是支持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半年市级安排省十件民生实事支出6.4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6.7%,快于序时进度6.7个百分点;市十件民生实事支出22.37亿元(包含省、市、县资金),完成年度预算的76.7%,快于序时进度26.7个百分点,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三是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上半年全市教育支出28.38亿元,同比增长2.6%,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任务,支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经费最低标准和助学金补助标准,推动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一期、汕尾技师学院二期、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新校区)、海丰县北部新区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保障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深汕中心学校今年正式开放办学,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四是支持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上半年全市投入31.78亿元,支持提高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生活救助财政补助标准,其中发放困难群体补贴保障资金超5亿元,惠及14万人次;支持推进汕尾市福利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养老工程)、城区养老服务体系设施建设等项目,增强养老服务供给效能。五是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半年全市投入4.17亿元,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费、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各项财政投入政策,将城乡居民医保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640元提高到670元,支持落实基本医保待遇、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围绕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深汕中心医院二期项目建设,支持深汕中医医院“一院两区”协同发展。

  (四)加力实施财税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把握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的笼子,上半年全市经审核通过专项债券项目380个,资金需求429.69亿元,持续做大我市专项债券储备项目库。用足用好专项债收储土地政策,全市发行用于土地收储专项债券17.99亿元,其中用于收购存量土地5.95亿元,用于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区土地储备12.04亿元,有效优化我市土地资源配置,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二是推动“两重”“两新”发力见效。上半年全市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32亿元(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5亿元,省级超长期特别国债配套资金0.27亿元),助推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以旧换新、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旧房或厨卫装修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开展,推动消费持续回升向好。三是探索推进债贷联动工作。积极发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撬动社会资本融资功能,谋划和储备一批兼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项目,加强财政、国资、金融机构的联动效应,合理通过国有企业承接支持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引入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切实发挥债券资金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深入推进“补改投”改革,积极争取省级“补改投”资金,获得省级产业有序转移专项资金(注入资本金)共1.2亿元和省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补改投”项目资金3000万元,推动海丰县成功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补改投”试点名单并获得3000万元“补改投”专项资金。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研究制订《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市以下财政关系,坚持夯实基层可用财力,推动全市各级财政运行稳健、保障有力、长期可持续。二是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穿透式监管,积极探索应用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构建“制度+技术”双轮驱动的穿透式资金监管体系,组织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穿透式监管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2025年上半年,我市2个试点项目顺利上线运行。三是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发挥市信保基金和省农担公司2个平台作用,聚焦支小支农和支持“百千万工程”,创新推出具有产业特色的“农业龙头担”“智造担”“五金担”和“海洋产业链担”“甘薯担”等多样化专属产品,上半年累计为小微市场主体提供担保增信333笔,金额达5.19亿元,其中用于涉农市场主体202笔3.58亿元,有效解决了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六)突出防范化解风险,持续规范财政管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监管,妥善化解政府债务,上半年全市按期还本付息13.37亿元,全市债务率总体可控。强化财会监督管理,扎实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整治全市2024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违法违规问题,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和“百千万工程”考核奖励等资金专项检查;同时推进市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切实筑牢财经纪律防线,确保过紧日子要求见行见效。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健全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公开征集财政领域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引导社会群众加强监督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涉企乱摊派问题,助力推进“清风伴企行”专项行动。加强涉企和个人财政补贴(补助)资金管理,制定并公开《2025年汕尾市涉企和个人财政补贴(补助)政策目录清单》,推动财政政策和资金高效精准、安全直达企业和群众。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看到,财政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形势仍较为严峻,税收收入保持增长仍缺乏有效支撑,土地出让收入进度仍不及预期。二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三保”及其它刚性支出保持高位,政府债务到期本息占财力比重较高,化解拖欠企业账款等任务压力较大,财政紧平衡态势持续。三是财政资金撬动能力不足,产业基金投资效益偏低,“补改投”改革缺乏项目支撑,国有企业债务规模较高,融资能力有限,财政国资金融联动仍存在不足。

  七、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攻坚推进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攻坚推进财源建设,做大财政收入蛋糕。锚定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的目标,加强财政收支分析研判和科学调度,推动重点财源项目落地落实。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项目税源监测和征收管理,全力抓好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紧盯“金九银十”关键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重点储备地块出让,争取第三季度实现大额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加大政府性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加快推动陆丰海砂、城区江牡岛海砂出让工作,抓好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土石方余渣处置,拓宽非税收入来源。谋划做好财政国资金融联动文章,以国企为载体,通过专项债注入资本金、申报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城市地下管廊(管沟)、林场资源、农贸市场、公共充电桩等国有资源资产,积极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二)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管理,提升财政资金效益。积极向上对接政策资金,吃透上级政策精神和要求,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省级专项资金等,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做深做细评估论证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争取进入中央和省级项目库,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腾出财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聚焦市委“1+2+9”工作安排,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管理,全力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美生态、民生工程等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

  (三)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助力财政提质增效。落实落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平稳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激发县(市、区)组织收入积极性,推动基层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深入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穿透式监管,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加快推进“补改投”改革工作,加强产业项目谋划储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壮大基层经济实力。探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国企积极谋划承接专项债用作资本金,助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四)稳妥推进防范化解风险,确保财政行稳致远。坚持“可持续”原则,强化相关领域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财政风险的底线。全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把新增债券入库关口,推动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动态分析和监测预警,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强化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严格规范财经秩序。

  附件:1. 汕尾市2025年1-6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xls

            2. 汕尾市2025年1-6月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xls

            3. 汕尾市2025年1-6月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xls

              4. 汕尾市2025年1-6月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统计代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财政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