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持续走好群众路线,是彰显共产党人初心本色的题中之义,同时是为构建行稳致远的国家治理体系夯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段高度概括的阐述,引发人们在一种宏大背景下的遐想,“开花结果”的历程中,必然有一个个跃动镜像是:人民群众的智慧之花,时时处处在绽放。
无数“开花结果”的历史是人们所熟知的,譬如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等影响巨大的改革措施,都是群众首创,党和政府予以承认和推广。群众具有强大的首创精神,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是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源泉。列宁早就说过:“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他强调要“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习仲勋同志说:“千百事件整天发生在人民中,最适当的解决办法,也就在人民中。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其实不然,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寻找。”“为了群众”这个根本立场,必须在“依靠群众”这个根本路线中证验。依靠群众,极重要的一条,就是广泛汲取群众身上的经验、智慧,为创新性转化储备不竭资源。理论构建涵括实践指向,世界观与方法论一体相成,亦如毛泽东主席关于“要当先生先当学生”、“领导者是工具”的命题所揭示的辩证要旨——“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举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当群众的学生、工具,就是做民意、智慧和胜势的学生、工具,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逻辑——在群众路线的大熔炉里,叩开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坦途、汇聚的是建设和治理的活水、凝结的是长远福祉的动能。一代代共产党人,涌现了无数走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比如在彭湃先烈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主义真诚、信仰忠贞的模样。
探冷暖、辨虚实、知得失,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改革发展,着眼科学决策、防止决策失误,聚焦建立和完善服务群众、倾听民声的制度机制,提高为民办实事、汲取群众智慧的能力水平,保证群众路线不异化、不走样,同以零容忍的态度惩贪反腐的“自我革命”一样,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的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更是对这些主题“咬定不放松”,开启了新时代“净化初心、坚定信仰”愈加严实的常态化制度化涵育之路。中央八项规定中,以上率下提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强调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民声、汲取群众智慧,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须臾不可忘记和违背的初心和使命,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工作准则。汕尾开展“入户联心”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创设“问计于民”等日常行动机制,畅通共商共议建言献策渠道,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同群众面对面一起商量、一起“算账”。活动启动周年之际,适值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时,在活动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要更加周全对照对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及“四下基层”等相关部署要求,着力在“广泛听取群众的看法和建议、汲取群众智慧”等方面持续做深做优、提质提效,做出更多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个案,打造践行群众路线更加厚实的标志品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