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农领鲜”品牌标识充分结合汕尾地方元素的图案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该标识以“汕”字为核心图案,红、蓝、绿三色主调呼应汕尾“红色文化、蓝色海洋、绿色资源”的独特禀赋,并融入绿叶、白鹭、鲸鱼、品清湖等取材于汕尾这片丰饶海陆的元素。
图为“汕农领鲜”品牌标识。
“汕农领鲜”这一品牌标识虽凝练于方寸之间,却生动地映照出汕尾农业资源禀赋与发展活力,从中得以窥见汕尾农业从陆地到大海、从生态到产业的蓬勃图景。
生态底色:沃土与林海孕育农业繁荣
“汕农领鲜”这一标识中,翠绿的红锥林树叶、形态生动的白鹭象征着汕尾农业发展的绿色生态基底。汕尾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是一方得天独厚的农业沃土,不仅承载着汕尾人民的辛勤耕耘,更孕育出一系列优质农产品。
汕尾是粤东第一土地大市,素以“鱼米之乡”著称,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茶叶、蔬菜、甘蔗、花生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青梅等29科42种。
当前,汕尾聚焦海洋渔业百亿级产业大平台,着力打造甘薯、丝苗米、荔枝等6大主导产业与陂洋菠萝等N个特色产业,构建“1+6+N”农业发展格局。全市共培育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粤字号”农产品品牌35个,此外,还有35个优质农产品通过深圳“圳品”评价。
海丰莲花山茶叶、陆丰陂洋土沉香、陆河青梅、华侨油柑……近年来,一个又一个具有汕尾特色、市场竞争力强、认同度高的汕尾林业产品优质品牌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我市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不断“点绿为金”,擦亮“金字招牌”的生动注脚。
生生不息的绿色生态资源为汕尾农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汕农领鲜”品牌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蓝色力量:海洋资源成就渔业瑰宝
除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外,汕尾还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汕农领鲜”标识中灵动的鲸鱼、品清湖的蓝色湖水,以及湖中的“海鲡鱼、海胆、晨洲蚝”汕尾三鲜,正是汕尾海洋资源丰富性的缩影,展现出“蓝色海洋”对汕尾农业经济的支撑。
汕尾海域环境得天独厚,为水产养殖和捕捞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条件。汕尾天然渔港星罗棋布,港湾资源有碣石湾、红海湾2个大海湾,另有汕尾港、甲子港、碣石港、马宫港、遮浪港、金厢港等12座渔港。其中,汕尾港、甲子港位列国家一级渔港,碣石港、马宫港位列国家二级渔港。同时,汕尾拥有3059家海淡水养殖场,水产品资源更是有14类107科860种,其中,海胆、生蚝、石斑、螃蟹、鳗鱼、马鲛、海虾、虾蛄和各种贝类更是闻名遐迩。
更为人所称道的是,汕尾海鲜“鲜、甜、香、嫩”的肉质。由于海域不同所带来的海鲜风味的独特性,在厨师的巧手与匠心之下,汕尾海鲜“化身”为一道道特色菜肴,如手打马鲛丸、海胆粿、杂鱼煲、生腌等,是无数汕尾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文化积淀:红色传承助力特色农业发展
“汕农领鲜”标识中融入的红色元素,正是汕尾“红色故土”文化传承的延续,这种精神力量同样激励着汕尾农业走向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汕尾不仅有绿水青山和碧海蓝天,还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作为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汕尾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海陆丰特色文化的瑰宝。
红色文化赋予了汕尾人民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在农业领域得到了生动体现。本地农民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让科技赋能成为农业增效的关键引擎,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在产业融合方面,汕尾还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农业+文旅”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业基地,既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让汕尾农业发展走出一条更加广阔的创新之路。
从绿色生态到蓝色海洋,再到红色文化,汕尾农业的多元化优势尽显,形成了一幅“陆海共生、农渔并进”的发展蓝图。
“汕农领鲜”标识不仅象征着汕尾丰饶的农业资源禀赋,还承载着汕尾优质土特产新鲜、鲜美、鲜活的独特品质,更是对消费者的庄重承诺。未来,汕尾将培育更多具有本地特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广泛认可度的优质土特产,全力将“汕农领鲜”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标杆。
汕尾,这片孕育了丰饶农产品的宝地,正以“汕农领鲜”为引领,向着建设农业强市的目标昂首迈进。
汕尾日报记者 许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