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 > 其他
分享到:
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的实施意见
  • 2021-03-23 15:09
  • 来源: 汕尾市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汕府〔202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着力建设汕尾市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结合汕尾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和李希书记对汕尾工作的指示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交通强国建设广东试点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立足汕尾实际,紧抓当前机遇,聚焦建设大通道、振兴大港航、发展大物流,全面推进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发展的交通”“人民的交通”,更好发挥先行官作用,力争到2025年初步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汕尾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提供有力支撑,为汕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1.规划引领,融入湾区。明确建设“发展的交通”和“人民的交通”战略方向,科学系统谋划,发挥东承西接区位优势,围绕融入“双区”,强化与深圳都市圈、潮汕都市圈的深度衔接、一体联动,聚焦重点区域、战略通道,聚焦体系重塑、纵横贯通,加快打造内畅外联、功能完善、立体高效、多元互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通达周边城市、便捷联通组团和乡村、有力支撑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汕尾的城市承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对外大联通,畅通对内大循环。到2025年,基本确立沿海经济带重要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东翼枢纽门户的城市地位,基本实现市区“4590180”交通圈,即汕尾市区与市内组团间45分钟左右通达,与大湾区城市90分钟左右通达,与省内其他地级市180分钟左右通达。汕尾市区与县市中心区之间、相邻县市中心区之间有2条以上快高速道路(含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县市中心区至镇区间道路达到二级及以上技术水平,全市国道90%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水平,有条件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推动建立市通县、县通镇、镇通村以及通海、通景区城市交通网,实现市区、县市中心区15分钟上高速。

  2.科学管理,产业增益。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应急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养护水平,道路路况质量优良水平比例达到90%以上。到2025年,初步完成市和县(市、区)两级智慧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健全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处置工作机制,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全力推动综合交通产业提质增效,盘活存量交通资源,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交通、物流产业发展助推建筑、商贸、滨海旅游、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不断丰富壮大交通新模式新业态。到2025年,全市交通建筑业总产值占建筑业比重、交通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明显提升,邮政业务总量突破3亿件,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3.深化改革,强化支撑。坚持法治思维、改革思维和底线思维,统筹推进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投融资改革、部门“放管服”改革、项目代建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活力与保障支撑。

  4.以人为本,绿色出行。注重服务惠民,聚焦群众出行的迫切需求和“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打通“断头路”、攻坚“出行堵”、破题“停车难”,促进城市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攻坚行动,推动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新增和升级慢行系统,建设一批人行天桥,系统完善公共交通补短板工程,加快推动城市交通从“小汽车友好”向“公共交通友好”转型,适度超前增设各类停车泊位,扩大公交资源供给,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到2025年,全市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升至30%以上,有效响应市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出行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强化综合交通体系对城市发展的引导支撑

  ()深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研究。及时跟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的最新动向,重点深化轨道、路网、航运等方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构建全市综合交通枢纽支撑体系。加大汕尾站、陆丰站、陆丰东站、陆丰南站等铁路站场的建设力度,结合汕尾中央商务区建设,重点打造汕尾站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综合交通廊道为支撑轴的综合交通体系。积极开展汕尾机场规划建设前期工作研究,推进潮惠高速海城互通及服务区建设,加快实施陆河县客运站、红海湾开发区旅游区汽车客运总站、城东客运站等站场提升工作,攻坚推进枢纽周边道路、公交设施、停车设施、城市候机楼、慢行系统等配套接驳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融合。科学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交通专题,推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推动市县规划与国家、省专项规划无缝对接。建立健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管控机制,推行交通专项规划的清单制统筹管理。推进重点廊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保障从项目规划到实施落地的有机衔接。

  ()构建“交通-人口-土地-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更加适应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市民出行需求、集约节约用地、保护涵养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模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市民群众出行普查,加快打造多层次一体化的交通模型系统,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需求调控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着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七大重点建设

  ()实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立足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积极推动各类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打造由高铁、城轨、普铁构成的汕尾立体轨道交通网络,全面对接大湾区的轨道交通网络,依托轨道打造汕尾对外运输快速通道,建成广汕铁路、汕汕铁路,向西连接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通过广州枢纽衔接贵广、南广、广珠、深茂铁路及京广铁路通道,谋划对接深圳都市圈城际轨道的延伸,增强大湾区对汕尾的辐射力度,强化汕尾与大湾区经济联系;向东与厦深铁路、广梅汕铁路等粤东地区铁路衔接,加快同汕潮揭城市群连接;进一步推动龙汕铁路、汕梅高铁建设,构建南北向高速铁路通道,积极推动铁路客货运的协调发展。探索推动高铁客运站周边综合开发,推动全市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实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着力增配公路大通道,依托公路建设汕尾交通运输主通道,向西打通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向东对接汕潮揭城市群大通道,建立由高速公路快速网、国省道干线网、农村公路基础网构成的三张公路网,推进重点道路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干支相连、联网配套、功能齐全的公路、道路网。聚焦群众最迫切的出行需求,畅通城市路网“外联通”“内循环”,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到2025年,全市初步形成“一纵二横三联”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布局,完成国、省道主干线优化改造,全市主干线公路网基本成型,有效连接市域内各片区,地方公路网与高速公路网衔接顺畅,实现全市有条件的建制村公路由单车道升级为双车道。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县(市、区),紧密衔接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快速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深莞惠、连接粤东北,具有较高服务水平和优良畅通性的一体化公路网络。重点谋划推动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交通项目,牵引带动全市交通项目建设。

  高速公路方面:建成兴汕高速海丰至红海湾开发区段二期工程、深汕西高速汕尾段改扩建工程。力争省支持建设甬莞与沈海高速海丰联络线及沈海高速尖山出入口、潮惠高速海城互通及服务区,推动揭普惠高速南延线、陆河水唇至惠来高速(陆河段)落地建设,积极谋划推动潮惠高速公路高潭联络线(支线)、紫金至汕尾(平东)高速公路,实现汕尾市与相邻地市至少有1条高速公路联系。

  国省道方面:加大国省道改造建设力度,推进国道228线甲子至南塘段、国道236线汕尾城区段、国道324线海丰县城至梅陇段升级改造;加快省道240线陆丰穿城段、省道510线河西至西南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汕尾品清湖南岸段等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推动全市主干线公路网基本成型。至2025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国道90%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水平,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快速通达的国省道公路网络。

  市域快速路方面:加快推进珠东快速路、海丰赤石至梅陇一级公路、汕尾市区工业大道西段、海丰县城北三环路等一批高快速道路项目,谋划开展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马宫至鲘门跨海大桥前期工作,推动临园、临海、临港等产业区快速通道及马宫至海丰沿河路规划建设工作,促进道路与产业融合发展。

  市政道路方面:攻坚解决市区断头路、堵点路段,加快打通金鹏路西段、文华路、四马路、建设路西段、海港路、吉祥路、林伟华学校北侧道路等存量断头路,有序改造提升老旧路,适度超前开辟新支路,构建次干道连通主干道、支路连接次干道,并与背街小巷“成环连片”的交通网络,实现市内路网“无缝链接”。

  (三)实施水上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聚力振兴发展大港航,依托港航支撑汕尾海洋经济发展,全面推进陆丰海工基地工程码头、甲湖湾电厂配套码头建设,加快汕尾新港区及陆丰港区湖东作业区、甲东作业区规划建设,强化与盐田港、大南海石化基地的联动发展。全面提升汕尾港及其附属港口的软硬件实力,积极谋划白沙湖作业区通往兴汕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疏港公路项目,同时加强港区硬件建设及通关服务等综合保障,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能升级,把汕尾的岸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汕尾港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港口圈对接,加快推动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落地,把汕尾打造成为粤东地区重要航运枢纽,推动汕尾港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货运航线节点。

  ()实施静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停车设施投建运营,未来5年全市规划建设汕尾火车站、市区城北公交车停保场等一批地下、地面立体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强化停车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布局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尤其是社会资本及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各类停车设施投建运营的积极性,支持市投控公司统筹整合全市路内路外停车资源,牵头建设市智慧停车平台系统功能应用,实现新建停车设施智慧化标准化改造和数据联网率达到100%。谋划推动市场化停车收费机制,优化提升市场化服务供给。

  ()实施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慢行交通建设项目,依托主干道路、次支道路打造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慢行交通提升品质、成圈成网。适度超前新增或改造慢行系统,建设一批过街通道、人行天桥,构建和谐出行链。常态化开展市(县、区)中心区人行和非机动车路权保障综合整治行动,促进慢行空间与生活社区、商业设施、公园绿地、公交站场、街头景观小品衔接融合,打造更加舒适宜行的城市慢行空间。

  (六)实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粤东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完成《汕尾市物流专项发展规划》编制,加快推动三大物流基地、五大物流中心和十余处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构建市-县-镇-村发达便捷的现代化四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做大汕尾“大物流”。加快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依托汕尾高铁站点、高速公路出入口、国省干线及港口的优势,整合汕尾市物流网点,通过功能整合、技术创新、规模运作,培育区域性陆港联运中心、区域性大宗物资集散平合以及以服务汕尾市为主的地方性物流配送中心;推进陆河新河物流园区、陆丰市货运快递物流园区、海丰县物流综合服务站场、中国邮政汕尾处理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立足大宗油气化工产品运输的特点,结合产业配套与城市配套的实际,积极扩展管道运输,加快粤东天然气主干管道惠州-海丰干线、粤东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工程”汕尾-陆河项目规划建设。大力引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实施大企业和大集团带动战略,加快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发展第三、四方物流和服务外包,带动全市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谋划航空设施体系建设。立足航空客货运输的空白,市内加快汕尾机场通用航空、支线航空的规划建设,力争汕尾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及早列入省“十四五”重点项目,并争取支持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市外畅通与周边潮汕、惠州机场,尤其是深圳、广州和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衔接,提升汕尾衔接国际航空客货运的能力,拓展航空客运网络,激活汕尾物流节点城市功能。

  四、着力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

  ()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智慧交通构建,以智能化推进交通运输的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全市道路矢量化,在建项目进度可视化。积极推进实施《汕尾市智慧交通建设发展五年规划方案》,继续推进汕尾市公交监管系统、汕尾港综合管理平台常态化运作,完善公交运行监控系统和公交行业监管系统,实施科学高效港口监管,提高监管水平,重点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共用信息平台、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城市公交通勤系统建设,形成汕尾智慧交通建设发展体系,推动实现出行服务人性化、行业管理精细化、交通决策科学化、港口物流智能化、智慧交通产业化。加快完善交通信号灯控和标志标线,推行潮汐车道、公交专用道等创新措施,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工程措施,每年治理一批交通堵点和交通安全黑点。加快出台占道施工管理规定,建立占道施工的审批和管理联动机制,有效规范各类道路占道施工管理,强化临时疏解设施维护力度;常态化开展停车秩序、行车秩序、“僵尸车”以及超限超载、非法营运、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行动,规划建设一批治超非现场执法点;重点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依法规范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管理;完善航运公司分级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水上交通管理水平。推动国省道、市区主干路高效通行工程,限制国省主干路与相交次支道路的互通开口、限制主干路设置小区出入口、严控主干路道路路侧停车。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养水平。注重交通基础设施施工作业绿色导向、环保导向、生态导向,依托精细化管理,提高交通设施维护、道路绿化管养、环境卫生保洁等水平。着力打造安全工程,坚决守住交通建设安全底线。推动市属国资国企参与道路、市政慢行、静态交通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管养,构建多元化制度体系,探索拓宽市交投、投控等国资国企参投、参建、参养的路径。

  ()提高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全市交通领域的应急响应、综合指挥和信息发布机制,强化交通、交警、应急等部门协调处置能力。组建全市专业化交通应急抢险队伍。全面推广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在线服务平台应用,科学布局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扩大“警保联动”保险引导员覆盖面,实现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研究出台快速路道路救援机制,试行拖车租赁服务;完善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及后续处置程序;积极推进汛期防御、水上搜救、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建设。

  五、着力壮大综合交通产业规模效益

  ()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装备制造发展壮大。推广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代建制,积极探索社会化投资、企业化代建,支持本土国有企业参与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本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鼓励本土建筑企业晋升资质等级;积极支持发展交通装备制造业,催生行业经济增长热点。

  ()支持专业化高端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壮大。支持汕尾港加大国内外航线开拓力度,支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大件运输等行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工程的建设,构建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积极推动物流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实现现代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融合。

  ()支持交通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支持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支持智能驾驶、网约车、共享汽车等“互联网+”和“快递+”服务新业态发展;建立城市配送绿色发展体系,支持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和快递服务末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住宅小区便民快递存放点设置,和智能快递柜建设;规范餐饮、生鲜、药品等配送服务。

  ()支持综合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广东省滨海旅游公路汕尾段建设。优化航空、高铁、公路、公交旅游专线,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增设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交专线站点,提升重要文化旅游景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在市域高速公路、国省干道设置A级旅游景区标识牌,完善全市3A级以上旅游区的交通指引标识。

  六、着力扩大高品质公共交通供给

  ()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针对市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和慢行系统为延伸的“四位一体”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放开网约车、公共自行车市场,通过有序竞争,满足群众出行的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至2025年,公交线路达到50条,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52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公交场站面积,规划设置公交停保场6个,停保场站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车均场站面积达到127.6平方米/标台;提高公交车辆数,车辆总数达811标台,万人公交拥有量达到18.6标台/万人;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引导企业提前淘汰燃油公交车,新能源公交比重达到100%;降低公交发车间隔,发车间隔下降至15分钟;降低乘客平均出行时耗,平均出行时耗下降至30分钟。

  (二)加快推动公交枢纽综合体建设。在城区、海丰县、陆河县及陆丰市分别试点推动低效汽车客运站场改造,加快构建汕尾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打造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公共停车设施、大型文体活动设施、片区公交调度指挥中心以及常规公交、快速公交、轨道交通一站式换乘等功能一体集成的公交枢纽综合体。

  (三)促进公交、慢行相互融合。打造智慧绿色工程。统筹推进公交、慢行、静态深度融合,倡导“出行即服务”的公交理念,探索打造城市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在中心城区试点建设公交、慢行相互融合示范街区。优化常规公交运营调度,提高常规公交接驳换乘的便捷度。

  (四)深化公交运营行业改革。优化片区专营的公交运营模式,深化完善公交服务质量考核和评价监管制度,均衡公交服务的公益性和市场化。给予通勤、换乘乘客票价优惠,着力提高汕尾公交卡使用率。推进汕尾公交卡实现全国城市公交“一卡通”互通互联互用。

  七、着力强化综合交通大会战改革支撑

  ()深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贯彻大交通理念,创新大交通体制,加强部门与部门、地方与部门之间协调,构建全市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多主体、运管高标准”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两级综合交通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超限超载、乱停乱放、违规收费等违法行为的执法程序,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鼓励各县(市、区)将交通管理的非税收入优先用于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等升级改造。

  ()深化综合交通大会战空间供给政策改革。强化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硬落地”,将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用地、用林、用海空间需求;自然资源部门为项目建设各阶段提供用地保障,每年在年度新增用地指标中安排综合交通大会战专项指标;推动符合条件的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在省核销用地指标;鼓励国省道利用原有的道路基础改造提升,节约土地资源;盘活用好废旧交通设施、“无人村”道路资源;引导城市更新项目贡献道路和公交站、配建停车场;市综合交通大会战总指挥部每年对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硬落地”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深化综合交通大会战财政保障机制改革。市、县(市、区)各指挥部编制市综合交通大会战五年规划项目库,明确项目各级分担投资比例,市和县(市、区)财政编制综合交通大会战五年滚动预算。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在交通管理非税收入、城市更新项目补缴土地出让金中计提一定比例用于保障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建设;对符合未来5年优先保障条件,并纳入市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库的市属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年度投资计划预留基建统筹基金,用于保障项目建设;探索建立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正向激励机制,由市本级实施的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项目在完成立项后,属地县(市、区)可向市财政申请预拨不高于估算总数50%的征地拆迁补偿款,对于提前交地的县(市、区),按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总金额给予一定奖励,并在征地项目邻近可供开发地块容积率调整、拆迁安置房和农民公寓审批和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建立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预算评价体系,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支持政府债券资金优先用于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鼓励采取投资补助、财政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

  ()深化综合交通大会战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用好国务院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千方百计争取省对我市符合条件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完善并推广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新型多元投融资模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合理的政府资源和财政资金支持;着力挖掘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预期收益权和其他可用经营性资源的投资价值,探索实施基础设施+政府配建物业增值捆绑、基础设施+土地二次增值联动、基础设施+优质产业和经营性资源打包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支持市投控、交投、金投等国有企业加快盘活交通设施存量土地资源,专项推动铁路站场、客运站场、公交站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和管理中心等存量土地资源复合利用、二次开发,实现物业开发收益反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市投控、交投、金投等公司用好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私募债等融资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投建运营;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的存量资金通过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参与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政策性银行、保险、信托、融资租赁机构合作,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深化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全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上报市综合交通大会战总指挥部,经批准的重点项目符合申报市重大项目条件的,一律申报市重大项目,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根据实际可参照执行。优先保障前期工作经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允许提前开展勘察设计招投标,同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不再编制项目建议书。建立交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容缺预审”机制,高效做好项目报批对接,缩短项目审批时限,提高前期工作时效,加快谋划推动项目的落地落实。

  ()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改革。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探索实施“重点监管名单”“安全生产挂牌督办”等制度。在采购交通运输服务、招标投标、人员招聘等方面应用信用考核结果;结合信用联合奖惩“一网通”,对优良信用企业和从业人员在行政服务、重点民生领域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和便利。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指挥部-工作专班”的组织领导机构体系,坚定发挥市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政治优势,集成发挥市级层面抓统筹、抓协调、抓落实的职能优势,精准发挥县级层面强执行、强突破、强攻关的组织优势,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链条。由领导小组、总指挥部,全面统筹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各项工作,赋予总指挥部审批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前期工作经费、年度工作计划、资金和用地资源保障等权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专项小组,实施专班运作;建立综合交通大会战专家库,强化对综合交通大会战的技术支持;每年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评估,组织各县(市、区)集中观摩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项目,总结讲评各县(市、区)综合交通大会战成效。

  (二)强化法治保障。创新交通综合管理方式方法,加快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停车设施运营管理、机动车停放管理、电动自行车管理等事项纳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或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根据市人大、市政协听取审议专项报告、执法检查、询问质询、议案提案、建议督办、专题调研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强化各县(市、区)综合交通大会战推进情况的执行监督。

  (三)强化项目保障。实行市领导挂钩县(市、区)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机制,强化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加大协调督导力度。在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规划报建、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环节,市领导开展专项督办,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落实全程跟踪服务。对于在实施工作探索和加快项目落地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根据“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和相关容错机制处理。

  (四)强化督查考核。坚持以督查倒逼落实,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采取领导督查、专项督查、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按照权责清单,全面督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建立综合交通大会战配套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将综合交通大会战作为今年综合性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树立突出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交通大会战一线工作中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强化廉政建设。坚决扛起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廉洁交通建设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积极主动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综合交通大会战各项工作,实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权力运行公开规范、政商关系亲清有序,为打好打赢综合交通大会战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工作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建立健全廉洁交通制度体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廉洁交通的理念、制度和建设成效,当好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先行官,努力打造行业廉政建设标杆,为综合交通大会战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宣传保障。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搭建全市交通安全宣教平台,向市民群众推送交通安全宣传资讯。专项开展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宣传劝导活动,提高市民交通文明素质。建立重大交通决策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回应社会舆论,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形成综合交通大会战的良好氛围。

  汕尾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