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 > 要闻 > 图片新闻
用年代宣传画告诉你,爱国卫生运动是什么!
  • 2020-04-11 16:54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1.jpg2.jpg3.jpg4.jpg5.jpg6.jpg7.jpg

爱国卫生运动是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日后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逐一告别了历史舞台,爱国卫生运动却延续至今,并在本次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发挥了巨大作用,守护着全国人民健康出行的第一道防线。

而在影像技术和印刷水平尚不发达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画成为“具有作用的革命力量”。大批画家投入到宣传画的创作中,让宣传画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占据着国家形象确立、方针政策宣传的主流媒介地位。亦对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农村和城市基层,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防病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新中国卫生建设的方针,提出“积极防治各种主要疾病,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尚存在着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脑炎、鼠疫、天花和性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的寄生虫病与传染病,要求分别在今后几年内基本上控制蔓延并逐步求得消灭。”此后,一场全国性的群防群治,防治疫病疫情的爱国卫生运动打响。


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除四害”运动正式以“卫生领域的人民战争”的庞大规模登上历史舞台,一直持续至1970年代。


8.jpg

“四害”之中,麻雀因目标最大,最易发现,且比老鼠、苍蝇和蚊子好对付,从而成了人们重点清除的对象。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扑杀麻雀2.1亿余只。


10.jpg

11.jpg

1959年春,因上海等大城市的树木相继发生严重虫灾,有些地区行道树树叶几乎全被害虫吃光,生态遭到大规模破坏,扑杀麻雀的错误才得以逐步纠正。1960年后,臭虫取代麻雀,成为“新四害“。

12.jpg

1960年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口号:“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在先后召开的全国农村和城市卫生工作现场会议上,重点介绍、推广了山西秸山县、广东佛山市两个改造旧农村、旧城市卫生面貌的先进典型经验,使各地爱国卫生运动在城乡都有了新的发展。

13.jpg

14.jpg

15.jpg

1965年, 卫生部开始试点在农村地区培养半农半医人员。由于这类医务工作者不脱离农业生产集体劳动,所以被称为“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具备初步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地方病, 对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76 年,全国农村已有150多万名赤脚医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日后成为了出色的基层医务人员。

16.jpg17.jpg

18.jpg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也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丰富扩大。自1987年起,每年3月被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主要内容是“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与“创建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发展指标密切相连,使城市环境质量和卫生状况有了质的飞跃。

19.jpg

20.jpg

21.jpg

23.jpg

24.jpg25.jpg

教育、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 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防疫事业的有效工作方式,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虽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都通过政治、医学和社会等多领域的共同动员,提高了全民生活质量、卫生素质及健康水平

26.jpg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网站,是否继续?